• 走進大寧堂
    MORE +
    scroll down

    “大”最大、大愛也,“寧”安寧安定之意也。“取其大寧,意在懸壺濟世,天下太平,萬物安寧”。——神宗皇帝·宋

    中華老字號 國藥大寧堂

    起源于公元前497 傳承2500年 華夏最早藥鋪 臟腑辨證鼻祖

    “大寧堂”誕生于太原古晉陽城,至今已有2500年創(chuàng)建史,900年字號史,800年醫(yī)著史,600年聞名史,70年國藥史,70代傳承史,5科中醫(yī)奠基史;是華夏最早皇家藥鋪;為我國首部小兒藥專著珍藏地。大寧堂首開臟腑辨證先河,是迄今為止歷史最為久遠的,皇帝賜名、明世宗皇帝嘉封、御醫(yī)掌管、太醫(yī)丞錢乙書匾、宗師傅山坐堂、閻錫山賦匾、蔡達峰委員長視察、國醫(yī)大師張伯禮指導,獨家生產醫(yī)圣秘方的國寶級中醫(yī)藥非遺殿堂,華夏中醫(yī)藥老字號活化石。

    圖1:大寧堂現(xiàn)址門樓

    大寧考究

    “大寧”一詞最早見于莊子《莊子·列御寇》:“悲哉乎,汝為知在毫毛,而不知大寧。”

    清末民初史學家王先謙《莊子集解》:“大寧,無為泰定之宇。”“大寧”意為“無為而極安寧的境界”。

    西漢儒學大師揚雄《河東賦》:“瞰帝唐之嵩高兮,眽隆周之大寧。”

    東漢辭賦家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敷皇極以創(chuàng)業(yè),協(xié)神道而大寧。”

    沈約撰《宋書·樂志四》:“ 晉世寧,四海平,普天安樂永大寧。”“大寧”意為“天下安定”。

    大寧堂,中華老字號,中華第一國藥。是華夏最早藥鋪,臟腑辨證鼻祖,錢乙和傅山的傳人;跨越25個世紀,歷經38代王朝,傳承至今,經久不衰。

    舊時專供帝王而建,歷代太醫(yī)局、署、院以及尚藥局等皇家機構主管,御醫(yī)親自掌管,秘制御藥,供奉皇朝?;食?,戰(zhàn)亂不斷,屢遭損毀,數次重建,生生不息。創(chuàng)于太原,聞名于世,千年不倒。

    作為皇家藥鋪,隋唐鼎盛為晉陽宮大寧御藥房,北宋榮登修合藥所,宋王封之為皇宮熟藥所。宋神宗賜名,錢乙書匾,明皇世宗加封,“因傅山坐堂而聞名,因藥效神奇而傳世”。晚清時期,大寧堂與同仁堂、胡慶余堂并稱為“國藥三大名堂”,銷售版圖遍及港澳臺和境外。民國時期,山西都督閻錫山(后任民國行政院院長)曾指定其為都督府特供藥鋪并贈匾。新中國成立后,公私合營為太原市藥材公司制藥廠,后改名山西太原中藥廠,1994年被認定為“中華老字號”,一度輝煌。二十世紀末,時運不濟,太原中藥廠破產重組,恢復老字號,改制為太原大寧堂藥業(yè)有限公司。

    “閻浮病苦能除卻,不愧堂名是大寧”?,F(xiàn)在的大寧堂,殊榮不斷,總資產近百億,產品暢銷海內外。先后獲得了“山西省著名商標”“山西省名牌產品”“山西省守合同重信用企業(yè)”“山西省質量信譽AAA企業(yè)”“太原市優(yōu)秀民營企業(yè)”“山西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yè)”“山西名藥”“高新技術企業(yè)”“高質量發(fā)展典范企業(yè)”“三晉老字號”“中華老字號”等榮譽稱號。

    作為中華老字號,國藥大寧堂現(xiàn)擁有65個國際國內注冊商標、17個國家專利、15個非物質文化遺產;擁有115個藥品批準文號;其中5個為全國獨家(3個為獨家中藥保護品種),11個為錢乙原研藥,69個為傅山(化裁或研制)原研秘方藥,65個進入醫(yī)保目錄,36個列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大寧堂麝香牛黃丸、安宮牛黃丸、牛黃清心丸、西黃丸、豹骨酒等數十個含有麝香、牛黃、豹骨等貴細藥材的傳統(tǒng)古中藥有口皆碑。立鋪名方麝香牛黃丸(原名護身丸)、固本延齡丸(原名還少丹)、小兒化毒散、六味地黃丸(原名地黃丸),以及發(fā)莊圣藥和合二仙丸、脾腎兩助丸、蘇合香丸、化癥回生片、全鹿丸、局方至寶丸、參苓健脾丸、舒筋丸更是享譽全國。大寧堂是全國屈指可數品類劑型齊全的、原研方劑最多的、守正久遠的寶藏級古中醫(yī)古中藥老字號。

    2021年,工程院院士、國醫(yī)大師張伯禮隨蔡達峰副委員長視察大寧堂時發(fā)出感慨:“大寧堂是塊玉,切開盡是寶!”“大寧堂寶貝真多,拿出來哪一個,產值最少也在2億以上”“和合二仙是個奇方”“麝香牛黃丸的價值與安宮牛黃丸一樣,都是國寶”。

    2024年,大寧堂再次榮膺“中華老字號”。

    圖2:2024年商務部頒發(fā)的中華老字號牌匾

     

    第一章 歷史沿革

    一、皇宮王府階段(公元前497-1639年)

    公元前497年,趙鞅(別名趙簡子,晉國六卿之一)家臣董安于始建晉陽城,城內筑有晉陽宮并設立御藥坊(現(xiàn)太原市晉源區(qū)晉陽古城遺址區(qū)域),專注生產延年益壽名藥“長壽丹”(固本延齡丸前身。大寧堂2500年初創(chuàng)史重要物證),專供皇家王宮御用,是我國最早的藥鋪。

    圖3:太原市(古晉陽城)

    公元618年(隋唐時期),晉陽城(稱北都、京都、北京)為唐朝三大陪都之一,作為京都大寧御藥坊(大寧堂前身)開始走向鼎盛。此時“長壽丹”衍生為“還少丹”,同時秘制出防風排毒御品“護身丸”(麝香牛黃丸前身)。大寧御藥坊由尚藥局奉御直接管轄。為了保證皇室御藥安全。大寧御藥坊對“還少丹”“護身丸”,規(guī)定了“供御”的制度,即藥成之后,“醫(yī)佐以上先嘗之,并疏署本方歲月日及奏餌日,然后奉御、殿中監(jiān)、皇太子依次品嘗,確無疑狀方可進御服餌”。

    660年,時為“天后”的武則天回太原省親,下榻晉陽宮。因一路艱辛,氣血虛弱,肌膚憔悴,加之長期睡眠不適,偶有心悸,服“還少丹”。次日,立顯奇效。遂令奉御將其列為隨身御藥,后登基為皇,直至82歲壽終,日日不離“還少丹” 。

    979年(太平興國四年),北宋火燒水灌晉陽城,晉陽宮再次毀于一旦,大寧御藥坊遷址太原府東門正街(現(xiàn)鐘樓街),繼續(xù)生產“還少丹”“護身丸”以及化癥回生丹、豹骨活絡丸、豹骨酒等皇家秘藥。

    1070年(北宋熙寧三年),時任太原知府呂公弼對大寧御藥坊秉承“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貨不二價”的仁愛孝悌十分賞識,推舉榮登北宋修合藥所。

    1082年,在呂公弼舉薦下,北宋修合藥所時任掌柜趙氏獲準攜“還少丹”“護身丸”進宮覲見,北宋神宗皇帝賜名“大寧堂”,頒旨由太醫(yī)局掌管。時任太醫(yī)丞錢乙奉旨書寫“大寧堂”牌匾,并將曠世醫(yī)著《小兒藥證直訣》草本以及地黃丸(即六味地黃丸)、五福化毒丹(五?;就枨吧恚?、牛黃千金散、小兒化毒散、驚風散、肥兒丸等皇家秘方配本授予大寧堂,大寧堂成為宋皇宮御賜熟藥所,立“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為宗。

    圖4:太醫(yī)丞錢乙奉旨書寫大寧堂牌匾

    錢乙(1032-1117年),字仲陽,祖籍杭州,曾祖時北遷山東東平,北宋杰出醫(yī)學家,我國古代十大名醫(yī)之一。因治愈神宗皇帝姊妹長公主之女疾,授翰林醫(yī)學。又以“黃土湯”治愈神宗皇子瘈疭(chìzòng 即抽搐、抽風)病。被神宗皇帝提升為太醫(yī)丞,賜紫衣(四品官服)和飾金的魚符。

    圖5:錢乙畫像

    1382年(洪武十五年),明皇后馬氏病危,太醫(yī)院群醫(yī)無策,朱元璋大怒,欲斬殺眾御醫(yī)。馬皇后聽聞,在病危彌留之際,秘密將御醫(yī)派遣各地。陳乾忠與馬禹臣,攜明皇后馬氏親筆信赴晉,接管大寧堂。

    1383年,晉王朱棡(明太祖朱元璋三兒子)受旨出資4700兩紋銀在太原鐘樓街,為陳乾忠與馬禹臣兩位御醫(yī)擴建了大寧堂“良醫(yī)所”,并正式封旨大寧堂為明朝皇家藥鋪,專職服侍明皇宮各地王府以及晉王府(含太原、高平、聞喜等地君王府)。陳乾忠與馬禹臣御醫(yī)主理大寧堂后,將“還少丹”傳承衍生而來的“延壽丹”改為“固本不老丹”,并立“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祖訓。

    圖6:大寧堂明清原貌

    陳乾忠將太醫(yī)院大量的醫(yī)學典籍、皇家醫(yī)案,尤其是古方、驗方、秘方逐一默謄,整理成冊。馬禹臣將晉王府數百種中藥材,尤其是極易混淆的品種分門別類,去偽存真。兩位御醫(yī)為大寧堂豐富了秘藥體系,完善了經營管理。

    陳乾忠,洛陽名門之后,祖輩歷朝為官,宋元沒落,自朱元璋開明之后,陳乾忠因醫(yī)術精深被舉薦入太醫(yī)院御醫(yī),后任院判。

    馬禹臣,宿州鈴醫(yī),懸壺濟世,后因與馬氏攀親遂以軍醫(yī)之名隨朱元璋征戰(zhàn)天下,后入太醫(yī)院為御醫(yī)。

    1402年,明成祖朱棣即位,賜名“固本不老丹”為“固本延齡丹”。

    1403年,太醫(yī)陳乾忠長子陳世寧繼任。

    1405年,鄭和受命“下西洋”。陳世寧舉薦大寧堂3名良醫(yī)作“隨船醫(yī)護”,護佑鄭和一行,足跡遍布30多國。途中,3人搜集沿途諸國大量與醫(yī)藥相關的重要史料,并帶回犀角、羚羊角、阿魏、乳香、丁香、木香、琥珀、砂仁、蘇木、安息香、蘇合香等珍稀中藥材,豐富并補充大寧堂制藥原料。

    1407年,皇宮在各地選拔民間醫(yī)藥商號為帝后嬪妃、皇子皇孫供藥。御醫(yī)的背書、供藥的傳統(tǒng)、地道的藥材和精湛的工藝,為大寧堂“二進宮”鋪平了道路。經過太醫(yī)院的嚴苛選拔,同年,朝廷下旨,由大寧堂供奉御藥。

    1409年,明廷重臣姚廣孝(法名道衍)奉命為大寧堂題“天下大寧”匾(此匾毀于康熙二年一場大火)。

    圖7:明廷重臣姚廣孝題牌匾

    1545年(嘉靖24年),因京城多次抗擊瘟疫有功,明世宗皇帝朱厚熜遂嘉封大寧堂掌門院判待遇(六品)。受封后的大寧堂備受矚目,各地爭設分號,及至廣東府肇慶屯門澳(今澳門)。澳門大寧堂,是一所歷史悠久的中藥局?,F(xiàn)存舊址位于商業(yè)中心澳門十月初五街146號,屬于具有建筑藝術價值樓宇,是澳門特區(qū)政府評定的不動產(文物建筑)予以保護。大寧堂建筑樓高三層,屬于廣府“竹筒屋”民用建筑,平面呈長窄矩形,進深大,結構主要以兩側的青磚墻支撐,內部樓板以木橫梁承托。地面層和一樓曾經飾有精美木雕裝飾,而二樓設有陽臺,欄河的鐵藝花飾帶有中式元素。

    圖8:澳門十月初五街大寧堂中藥局(非遺遺址)

    1621年(天啟元年),明朝日漸衰落,大寧堂凋敝式微。在朝代走向即將沒落之時,博通經籍、妙解醫(yī)術、弘毅寬厚之賢士,陳乾忠太醫(yī)后裔廩生陳謐(字右玄)開始掌管大寧堂,并封為大寧堂第49代掌門人。陳謐坐堂大寧堂后,修繕堂鋪,完善藥系,并獲準為周邊黎民百姓臨時性開辦診療業(yè)務,大寧堂由此經營日漸好轉。

    陳謐,字右玄(右泫、行十、陳十、玄十、陳子),身為明皇宮御醫(yī)陳乾忠后裔,卻是傅山志同道合密友。清光緒《山西通志藝術錄》中載有“陳謐,字右泫,陽曲人。聚徒汾西,妙解醫(yī)術,與傅微君為友”記錄。其一生隨傅山游歷五洲,吟詩作畫,精研醫(yī)術。陳謐詩、畫、醫(yī)均有建樹。史書記載其“博通經籍,妙解醫(yī)術,為弘毅寬厚之賢士”。

    圖9:49代掌門人陳謐(字右玄)

    陳謐詩畫得到傅山稱贊,兩人書信往來頻繁?,F(xiàn)存世有傅山草書《霜紅龕集》,涉及到陳右玄的詩至少有18首之多,致陳右玄的書札可確考者有1通);臺北何創(chuàng)時書法藝術基金會珍藏傅山真跡《與右玄詩冊》;上海博物館珍藏的《陳十右玄秋詩30首》長卷等書信、詩詞、書法作品,是2人友情的真實寫照。

    1630年(崇禎3年),陳謐著手整編修訂《大寧堂歷代丸散膏丹配本》(秘本),這是歷代堂主及御醫(yī)賡續(xù)創(chuàng)新的結晶,不僅完整記錄有目前固本延齡丹、化癥回生丹、蘇合香丸、六味地黃丸、豹骨活絡丸、小兒化毒散、牛黃千金散等原歷代皇家秘方,也廣泛收錄有民間驗方、古代經方和流傳遠至葡屬澳門大寧堂等地分號秘訣、西域諸國名方等。尤為珍貴的是歷代堂祖及太醫(yī)默謄的皇家醫(yī)案和古法炮制工藝詳解等悉數載錄其中,因此被視為大寧堂發(fā)莊圣物和至尊傳家寶。

    二、宮民共享階段(1639年—1910年)

    1639年(崇禎十二年),傅山受邀,進駐大寧堂,開始輔佐陳謐,并正式奉為《大寧堂歷代丸散膏丹配本》(秘本)傳人。陳謐仍為大寧堂掌柜,傅山精通醫(yī)道,專攻男科、婦科、幼科,并出任軍師,兩位密友志同道合,一起研究醫(yī)術,共同經營藥鋪。傅山念天下蒼生,為民請愿諫言,大膽改革大寧堂為宮民兩用,至此,大寧堂“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在其服侍皇宮王宮2000年后,正式開啟宮民共享盛世篇章。

    圖10:傅山畫像

     

    傅山(公元1607-1684),字青主,山西太原西村人。早年離俗入道,字號“朱衣道人”。明末清初我國著名的道家、思想家、醫(yī)學家、書法家、畫家、詩人;哲學、醫(yī)學、內丹、儒學、佛學、詩歌、書法、繪畫、金石、武術、考據等無所不通,是十七世紀文化巨匠,奇人。傅山是明末清初具有民族氣節(jié)的典范人物;是國內外公認的屈指可數的大學問家和品行高尚之名仕,一代宗師。

    “明清儒家莫能及,大河以北更難比”是歷史大家對他的評價;清康熙朝大臣魏象樞贊頌傅山:“消磨歲月詩千首,寄托身名藥一丸”;梁啟超評價其為“清初六大師”(傅山、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李颙、顏元)之一。

    傅山為人剛正不阿,不為官,不為利。歷代名人評價其為“字不如詩,詩不如畫,畫不如醫(yī),醫(yī)不如人”。詩、書、畫、醫(yī)四絕的傅山醫(yī)學成就最為杰出,是我國中醫(yī)婦科鼻祖。其《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傅青主幼科》《傅山驗方秘方輯》《青囊秘訣》《大小諸證方針論》《本草新編》等醫(yī)學巨著是我國中醫(yī)藥的瑰寶各種版本的傅山醫(yī)術藏于大寧堂博物館。傅山自創(chuàng)驗方千錘百煉,坐堂問診明察秋毫,所出方藥“增一分則過,減一分則不足”,辨證施治,鞭辟入里,醫(yī)病無數,被譽為“神醫(yī)”“仙醫(yī)”“醫(yī)圣”。山西各地廟宇林立,百姓拜之,驅病祈福,無不靈驗。

    清名仕京東八家之一張鳳翔《傅青主女科》序言:“昔人稱張仲景有神思而乏高韻,故以方術名。先生即擅高韻,又饒精思,賢者不可測如是耶”,評價傅山醫(yī)學功底超越仲景。

    顧炎武《大小諸癥方論》序文:“予友傅青主先生,學問淵博,精實純萃,而又隱于醫(yī)。手著《女科》一卷、《小兒科》一卷、《男婦雜癥》一卷,翻閱其書,分門別類,無癥不備,無方不全。治一病,必發(fā)明受病之因;用一藥,必指示用藥之故。曲折詳盡,誠衛(wèi)生之善道,救死之良方也。”對傅山醫(yī)學做了高度評價。

    上下五千年的《辭?!?,收錄的中醫(yī)中藥學界“大家”共71名,精通經史或兼工書畫的僅有七八人。其中2人更為突出,一位是宋朝的沈括,兼有政治家、科學家;另一位是明末清初的傅山,兼有思想家、道家學者、藝術家,而又以醫(yī)名世的大醫(yī)學家。

    傅山一生有三件大事,分別為二次“進京”,一次牢獄之災。

    1636年,第一次進京,老師山西提學袁繼咸被人陷害,押解北京,傅山率領百余名山西學生,進京請愿,驚動崇禎皇帝,斗爭七八月,袁繼咸冤獄得雪,官復原職;傅山也由此「伏闕訴冤」一事而名滿朝野,聲動天下,傅山成為學生運動的先驅。

    1654年(清順治十一年),受南明政權總兵宋謙被捕牽連蒙冤入獄,幾經嚴訊,備極拷掠,抗詞不屈,絕食9日,病危時刻陳謐入獄施治病愈,次年七月獲釋。

    1678年(康熙十七年),康熙帝為延攬前朝遺民,開博學鴻詞科,三品官舉薦,傅山被迫進京。行至距京三十里處,住寺稱病,抵死拒不進城應試??滴醯?ldquo;以老病上聞,詔免試,加內閣中書”,傅山拒絕叩頭謝恩。

    傅山坐堂大寧堂期間,傾其心力,為大寧堂題匾修訓,依照《大寧堂歷代丸散膏丹配本》(秘本)定規(guī)立章,親自采藥,親手炮制,親身坐診。“登門求方者戶常滿,貴賤一視之,從未有倦容”,世人稱贊。傅山不惜五易寒暑之功,苦鉆藥理醫(yī)術,精求丸散膏丹,分門匯集纂書,為大寧堂建立選方、用藥、炮制、配伍、工藝之圭臬。大寧堂因此商譽日趨顯赫,分號林立各地,“不愧堂名是大寧”廣為傳頌,拉開了大寧堂600年的存世聞名歷史大幕。

    傅山(傅青主)為大寧堂做出了如下巨大貢獻:

     

    圖11:傅山臨摹錢乙“大寧堂”題匾

    (一)首次臨摹錢乙筆體為大寧堂題寫牌匾

    據史書記載,1663年(清康熙二年)冬,大寧堂藥工后堂炮制(炭制)藥材時,不慎失火,將大寧堂藥鋪燒毀。此次失火,不僅毀掉錢乙和姚廣孝親書牌匾等古跡,損失了大量名貴藥材,更為可惜的是大寧堂歷代皇家藥鋪秘藥配本歷代皇帝御旨及館藏醫(yī)書善本被燒毀,損失慘重。堂主陳謐在悲痛之余,在皇宮王府的支持下,組織人力財力重建了大寧堂。傅山臨摹錢乙筆體,重新題“大寧堂”牌匾,懸掛門廊,并一直留傳至文革時期,成為大寧堂600年聞名于世的輝煌見證者。   

    (二)首席精編四言堂訓,成為大寧堂代代守正的標準

    傅山坐堂期間,精心研讀,用心總結,修編了“方劑所設務求其驗,藥料所采務求其真,后堂所修務求其精,丸散所成務求其用”大寧堂四言堂訓。

    (三)首撰四根門樓豎聯(lián),讓大寧堂名堂字號名流千史

    傅山親立“本堂秘傳應癥丸散膏丹,本堂秘傳二仙和合丸發(fā)莊,本堂秘授脾腎兩助丸發(fā)客,本堂炮制咀片地道藥材”4根門樓豎聯(lián),讓大寧堂名堂字號名流千史。

    圖12:傅山題回廊四根豎聯(lián)

    (四)首次提練大寧堂精神,并親筆題寫七言律詩

    火燒重建后,傅山賦七言律詩,懸掛大堂東西兩側,成為大寧堂傳承精神。大寧堂的精神,歷代均有傳承,傅山首度提練總結為“不學韓康隱市中,好將妙藥學雷公。者番更得夷夷木,卻火徒輸一炬紅。壽世婆心為貨殖,青囊方術古今靈。閻浮病苦能除卻,不愧堂名是大寧。”

    (五)研制秘方及秘制工藝,讓大寧堂在風雨中立于不敗之地

    傅山坐堂行醫(yī)期間,依照《大寧堂歷代丸散膏丹配本》(秘本),遵循歷代醫(yī)家“辨證論治”理念,為大寧堂成功地創(chuàng)制(或化裁)了69個成藥配方及秘制工藝。其中和合丸、二仙丸、麝香牛黃丸、小兒葫蘆散、脾腎兩助丸、固本延齡丹、化癥回生丹、蘇合香丸、黨參養(yǎng)榮丸、參苓健脾丸最具代表性,讓大寧堂在改朝換代中立于不敗之地。特別是秘藥麝香牛黃丸、和合二仙丸、小兒葫蘆散,堪稱中醫(yī)藥“辨證論治”之代表、“辨證施藥”之瑰寶。

    (六)開創(chuàng)“前店后場”經營模式,助力大寧堂永續(xù)輝煌

    在火燒重建后,大寧堂舊貌換新顏,規(guī)模宏大,傅山革新,后場加工,前店售藥,“前店后場”格局初現(xiàn)。

    傅山(傅青主)與陳右玄的莫逆之交(芝蘭之交)

    傅山與大寧堂堂主陳右玄,不僅是志同道合的密友,更是詩、書、畫、醫(yī)互學互勉,榮辱與共相伴一生的摯友。

    明亡后,陳右玄與傅山結伴游歷山西本地以及河北、河南、山東、陜西、江浙等地,期間互相切磋詩文,結下深厚友誼。二人一生交往密切,書信頻繁?,F(xiàn)存二人合作書寫的詩文,以及傅山著《霜紅龕集》中涉及陳右玄的十八首詩、往來書信、書札,成為二人政治上、醫(yī)學上和文化上志同道合的友誼見證。

    《九月望,起八兄生日。時起八居憂,同右玄限韻立成》
    北闕南橋哭不清,棘人生日出盂城。
    客來村舍白云繞,秋在樹間紅葉錚。
    花看延年籬放菊,詩期刻燭坐鳴鶯。
    叔鸞至性鏖糟外,涕淚闌刪一舉觥。

    重傾黯黮舊芳尊,淚眼相瞠望帝垣。
    獨立自憐南國橘,偷生同為北堂諼。
    四時容此長鮮菜,一室何須不鑿門?
    爾我久忘賓亦主,悲歌率爾弟酬昆。

    漂泊秋風博一尊,乾坤何處可墻垣?
    八千里戍相思切,三百年恩未敢諼。
    漢鼎尚應興白水,唐京亦許用花門。
    饞言離亂生輸死,不共磬桓痛老昆。

    《落葉到棋局同右玄作》
    落葉到棋局,隳人勝負心。
    戰(zhàn)爭由我罷,掃蕩滿前侵。

     

    猛釋當枰子,閑觀秋木林。

    神全宣一著,睡榻不方深。

    《乙酉十一月次右玄》

    天涯行在夢魂之,又見仇猶獻歲時。

    買酒未愁囊里澀,點房才得旅中資。

    飛灰不奉先朝主,拜節(jié)因于老母遲。

    說甚寢兵遵月令,同袍失矣罷王師。

    《右玄貽生日用韻》

    生時自是天朝閏,此閏傷心異國逢。

    一日偷生如逆旅,孤魂不召也朝宗。

    葛陂幾得成龍竹,苓服誰尋伏菟松?

    打點骨頭無頓處,楊孫隨處暴高峰。

    《客盂,盂有問予于右玄者。右玄口占韻語復之。阿好過情,遂如韻自遣》

    楊雄擬我愧非倫,況復無才撰美新。

    什一懶營須笑鬼,尋常守辱失錢神。

    生憎褚彥興齊國,喜道陶潛是晉人。

    破衲黃冠猶未死,還因鄰里問僧珍。

    《趙氏山池又賡右玄》

    幽人卜筑自能偏,日醉山池作酒泉。

    老菊清存騷客飯,濃香俗殺令君筵。

    偶同二仲過三徑,暫得余生度小年。

    自恨野鴻蜚未遠,孫嵩浪說餅師賢。

    《酬又玄學詩之作》

    式微羞學賦胡泥,和汝倡予二野黎。

    小器先盈蚯蚓竅,空群老健騄驊蹄。

    轗軻但作天河石,云錦能支織女機。

    蕭瑟子山吟興盡,頓如嚙缺遇王倪。

    《重九次又玄韻》

    落寞藏山客,凄清白露天。

    秋英餐待菊,桶草臥忘綿。

    酒黯離離黍,毛花種種顚。

    美人勞寤寐,無意薛濤箋。

    《甲申避地過起八兄山房,令兒眉限韻率意寫尊、垣、諼、門、昆五字,同又玄作》

    亂離重遇菊花尊,紅樹深深冪短垣。

    游岳有朋將學隱,枕流知已未能諼。

    遂初欲代興公賦,侯客常留稚子門。

    直此藏山疎懶得,風塵誰復謂他昆?

    《東池得家信依右玄寄韻》

    紫土舊榆城,悲涼水木楹。

    畫蘭難畹地,識字即瓜坑。

    池洑萍魚遠,花梢麻鵲輕。

    家書顛倒讀,有淚不知傾。

    《題陳十右玄買得韓雨公所藏管畫》

    名畫滿兵市,貪夫賁育構。

    管紙淡無色,不顧慮難售。

    一士非新人,識自漆園舊。

    見之動金石,饑餓忘前后。

    易歸意何得,似與園主遘。

    俗奴昧此義,真假滋呰詬。

    或復貌賞識,感傷為管瘦。

    手們心代驚,幸畫無情竇。

    愿言為畫謝,憐儂無地受。

    即使真有情,娉婷從少疚。

    藁砧嫁兩朝,習見未為垢。

    尚悔減紅綠,令人不鶩走。

    今歸故人笥,得無怨側陋。

    《傅山致陳右玄書札》

    涵虛持一人字到平水投人,紆道汾西見兄,即有所赍書,虞不穩(wěn)妥,還奉謁,商其始終。知兄已離橫席,不是來抽也,恐所投不遂,還就熱灶煮飯,不至半途而枵,此其大主意也。若府中有相識,加一順風之呼耳。非必欲然,防后策也。前字應達,不知濠梁之行的否?即行,當在何時,須令弟知。弟病暗劇,生平所期,都打灺心火矣。一息尚存,山林邱壑,遷延待終而已??酂o伴侶,獨我徬徨勞勞,奈何!若兄有游興,弟當擬力疾從之。但遇尺山寸水,少豁愁苦,一旦溘焉,略勞鍬鍤,了此一場春夢,實其舊矢。行漸熱,舉動日難,或當待清秋耶?汾州之住果否?即爾,當在幾時到汾?涵虛未詳示之。虛則令郎常所經宿客也,故敢字與之。

    上述傅山詩文,主要是1644-1645年間,陳右玄與傅山在盂縣、平定、汾陽等地游歷所作,是兩人友誼的真實寫照。傅山將大部分書寫為《與右玄詩冊》贈予陳右玄(真跡現(xiàn)珍藏于上海博物館)。詩冊內容反映了陳右玄與傅山,互相學習交流的美好情景(2022年,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了《傅山草書與右玄詩冊》)。

    圖14:傅山書《與右玄詩冊》

    堂主陳右玄入獄救神醫(yī)傅山。

    1654年,(清順治十一年),南明政權所授總兵、貴州生員宋謙反清起義被捕供出傅山。6月13日,傅山被捕。獄中病重,陳右玄入獄醫(yī)治?!度嫱柷瞪较壬侣浴分杏浭觯?ldquo;(傅山)甲午以連染遭刑戮,抗詞不絕,絕粒九日,幾死”。

    傅山獄中“九日不食”,理屬脾胃虛弱和氣虛,當以參(人參、黨參)、苓(茯苓)之類藥物(如四君子湯、參苓白術散)進補。而陳右玄入獄救治時依照大寧堂古法“辨證論治”理念,判斷傅山并非脾胃虛弱所致,而是由于獄中受難,飽受風寒邪濕,需搜風祛痰,補火回陽。故大膽啟用附子、天南星和奈(即花紅,又稱沙果)“毒”藥施方。傅山服后起死回生,上演了“堂主救神仙”傳世佳話。晚年傅山五言古詩《與右玄》“老友唯玄十,知吾濁與清......愁我一朝溘,奇方撿秘經。君以香附子,三柰佐南星。庸醫(yī)不解旨,難其非參苓。樌械獨微喻,精制而深登。藥香滿藁藉,沈睡俄晨醒......”回憶了這段救命歷程。

    《與 右 玄》
    老友唯玄十,知吾濁與清。一氈擁離石,心亦異吳澄。
    讀書寫細字,華發(fā)饒神精。小函屢有詒,真義無葛藤。
    客歲吾離難,自信明夷貞。齒雪交羅干,未敢虛受名。
    愁我一朝溘,奇方撿秘經。君以香附子,三柰佐南星。
    庸醫(yī)不解旨,難其非參苓。樌械獨微喻,精制而深登。
    藥香滿藁藉,沈睡俄晨醒。念茲出處異,違心有同情。
    破寒絕鐵嶂,直上胡床繩。侑來茲者何? 陰岡殘雪凝。
    逶迤彀百里,倉黑摩青?。櫒駁舉老赭,寒聲鳴甲兵。
    南睇氣為壯,不憚孤侵星。有話敢與說,擬作懸河傾。
    奇字識無益,急謝侯芭生。皋比亦游戲,元經續(xù)不勝。
    黃冠本寂寞,胡造深山黌。既見不可語,語即駭眾聽。
    當今之爾我,難乎其友朋!

    1663年,康熙二年,大寧堂意外失火,錢乙所書牌、秘藥配本、皇家御旨、姚廣孝書牌匾及館藏醫(yī)書等珍貴文物付之一炬。損失慘重,堂主陳謐悲痛之余,在皇宮王府的支持下重建大寧堂。傅山臨摹錢乙筆跡,重寫“大寧堂”牌匾,成為其后數百年大寧堂的標志;同時賦《七言律詩》一首,懸掛大堂東西兩側。

    1665年,陳右玄寫了30首秋詩,傅山書寫了《陳十右玄秋詩三十首》長卷。傅山在陳十右玄秋詩三十首書后中寫到

    “右玄從好苦吟,今六十有三年矣,較昔老練。自別,頃寄此卅首。右玄從好苦吟,今六十有三年矣,較昔老練。自別,頃寄此卅首。讀之,間得佳句。恃知,輒爲易三幾字,不過我見所及,謂卽盡善,政自不爾。所賴不嫌指摘,用成善交也。其中儆句,如秋葉之“影落哀蟬曲,聲吞青女教”,砧之“聲中打書藁”,郊之“繁花漸搖落,老樹見空亭”,風之“歸鴻字跡忙”,江之“水天渾一色,可柰愁心何”,霞之“花簟輕紅夢”,山之“苔蘚霜刪冗,嶙嶒氣不灰”,心之“芭蕉抽小玉,卷定雨絲絲”,秋詩之“多少清商韻,消沈感慨中”,政會絕唱。若但秋不必此時之秋,若但詩、客、閏、心,“此”字云云,又不必秋,不知其人論其“此”,拈題不得,離題不得;徒邊不似,徒中不似,作者不覺,攬者非人,亦自不覺。覺覺之際,釘芥存焉。爲寫一過,點竄不避。僑黃公它山。

    此序不僅對詩做了好的評價,更體現(xiàn)了兩者之間的深厚友情。

    圖15:傅山書陳右玄詩三十首

    大寧堂“因傅山坐堂而聞名,因藥效神奇而傳世”。

    到了清中葉,太原十分繁榮,大寧堂生意興隆,到堂者絡繹不絕。坐堂醫(yī)家瞧病應接不暇,數人抓藥手忙腳亂,后場藥工加班加點,藥幫送藥川流不息。與此同時,大寧堂分號岢嵐縣大德堂,利用地理優(yōu)勢,收購麝香、豹骨、黃芪、黨參、冬花等土產地道名貴藥材,分出等次,打捆包裝,精品用錦匣包裝向清皇宮進貢,一部分遠銷東南亞。自用藥材遵古炮制,自制成藥,自產自銷,在民間影響很大,眾口皆碑。大寧堂不僅飲片湯劑生意好,秘制的血暈止迷丸、二仙和合丸、麝香牛黃丸等名藥也暢銷各地,遠近馳名。山區(qū)百姓來太原,總要來大寧堂看看;人們得病后,首先想到的是大寧堂。大寧堂不僅醫(yī)術高,藥材好;更重要的是品種全。此時大寧堂,逐漸形成了自己特色經營。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點:

    入庫時體現(xiàn)一個“細”字:根據藥材的不同,細分了藥櫥,分門別類,防止交叉污染,避免混淆,方便抓藥,對參茸等貴細藥材特設專柜保存,飲片用一屜四格裝。如當歸原藥材分為全當歸、當歸頭、當歸身、當歸尾;炮制品分為炒當歸、炭當歸,酒當歸、炙當歸;大的、整的作為湯劑飲片用;小的,碎的作為中成藥的原料用。

    抓藥時講究一個“準”字:即大夫開處方后,3人進行抓藥。1人負責稱量,1人負責復核簽字,1人負責打包。每配置出售一副藥,都要有經手人在處方上蓋章存檔備查。接方配藥人員要熟背“十八反”“十九畏”和湯頭歌,對違背規(guī)律的處方要敢于拒絕售藥。

    工藝中體現(xiàn)一個“精”字:后場將炮制作坊獨立成間,有斗房、碾房、北刀房、南刀房、方子房、細料庫和酒庫等。自用藥材遵古炮制,蒸、炒、炙、煅、煉、煮、燒、切、揀、挫、研、刮、洗、去核、去翅、去毛、漂、碾、篩、簸等工藝雖繁而不敢省人力。

    經營中突出一個“全”字:店里常年保持藥材品種的齊全,尤其是稀缺的小品種和價格很低的莖、葉草藥,經常保持齊全。不管偏方緊藥,不問進價貴賤,大寧堂從不斷貨;不管冷門小藥,不論利潤薄厚,大寧堂總有庫存。

    1821年(道光元年),因“寧”字犯了圣諱(道光皇帝宣宗名旻寧),大寧堂被迫改為“大凝堂”。

    1851年(咸豐元年),因朝代更替,停用了30年之久的大寧堂字號允許恢復使用,由“凝”恢復為“寧”。

    清代是晉商最活躍的時期,“平、潞、澤豪商大賈甲天下,非數十萬不稱富”。晉商不僅促進了山西藥材行業(yè)的發(fā)展,也讓大寧堂的商業(yè)版圖迅速擴張。

    晉商對大寧學發(fā)展的貢獻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第一,晉商對大寧堂的經濟支持。當年大寧堂半數以上的分號就是在晉商的支持下開設的,有的富商甚至投資在自己家鄉(xiāng)開設大寧堂分號,并出重金聘請良醫(yī),為鄉(xiāng)親們改善醫(yī)藥環(huán)境。第二,晉商成為大寧堂走向全國的主要媒介,至今在北京、福州、蘇州、張家口、吉林、聊城、洛陽、張掖、銀川、亳州、遼陽、多倫、吳橋、保定、澳門等地,仍能“淘”到流散于民間的大寧堂“文物這些文物記載著當年大寧堂馳騁海內外的輝煌。

    三、變遷調整階段(1911年—1994年)

    圖15:民國時期辛亥革命火燒大寧堂重建原貌

     

    晚清時期,因大寧堂地道藥仍然暢銷全國,誕生了專職在大寧堂駐店盯貨的店小二。大寧堂店中常年駐有太谷幫、祁州幫、鮑店幫甚至天津幫,廣東幫的老板和貨主。直至太原解放初期,大寧堂仍為山西中部地區(qū)很有名望的中藥批發(fā)大戶。

    1911年,軍閥混戰(zhàn),大寧堂在辛亥革命戰(zhàn)火中再次被毀,珍貴文物再次被燒。 

    1913年,時任經理陳家外婿郭一元原址籌資重建大寧堂,歷時兩年正式落成,大寧堂成為當時太原市第一幢高樓,也是當時太原市市面出現(xiàn)最早興建的一座商業(yè)樓房。重建期間,大寧堂臨時遷址柴市巷照常營業(yè)。新店開業(yè)時,時任山西督軍總督閻錫山手書“美意延年”牌匾,親自騎馬,敲鑼打鼓送到大寧堂懸掛,贈匾道賀,一時間名堂風光無二。在這塊牌匾的護佑下,大寧堂躲過了民國的風風雨雨。郭一元在正墻將“意美延年”磚刻為匾額,解放后,閻錫山落款因時故被去掉,“美意延年”仍留在墻上,文革中留存的“美意延年”四字被鏟,牌匾徹底消亡于世。

    圖17:閻錫山題“美意延年”牌匾

    1921年前后至1937年,陳太醫(yī)后裔陳善亭,成為大寧堂第59代掌門人。陳善亭為了區(qū)別于前輩經營,啟用“大寧堂久記”新印章,取代1911年失火前“大寧堂德記”印章,對外牌匾仍為大寧堂,刻有“大寧久”字樣的兩個搗藥用的銅缽子,沿用到公私合營后。

    1937年,抗戰(zhàn)爆發(fā),劉紹武(“三部六病”學說創(chuàng)始人)坐診大寧堂,與堂人共同為抗戰(zhàn)服務。

    1946年,大寧堂與太原第一個官辦藥店“濟眾堂”中藥店公私合作經營中藥批發(fā)業(yè)務。

    1950年,大寧堂申請加入了太原市工商聯(lián)合會,登記為“大寧堂國藥店”,“國藥”字號第一個在新中國出現(xiàn),時任經理為陳家外婿郭維華。由此,大寧堂成為我國首個“國藥”品牌老字號,延綿至今70載。解放后公私合營前的幾年中,大寧堂業(yè)務繁忙,應接不暇。當時以門市銷售為主,時有來料加工配藥,加工丸、散、膏、丹。另外還開展郵購業(yè)務,在全國首創(chuàng)郵局匯款購貨業(yè)務,郵購以和合丸、二仙丸、六味地黃丸為主,平均每天要通過郵局寄發(fā)郵包十余件。

    圖18:“大寧堂國藥店”登記表

    1956年,大寧堂變革了傅山創(chuàng)立的“前店后場”的祖?zhèn)鱾鹘y(tǒng)經營格局,公私合營,前店改為大寧堂藥店,后廠改為太原藥材公司制藥廠(以及后來的太原中藥廠),大寧堂也因此步入人為迷爭的處境。

     

    圖19:文革時期鐘樓街大寧堂藥店原貌

    1960年,藥廠第一次搬遷至太原市府西街67號。

    1962年,豹骨酒秘方公布,收錄于《中藥成藥處方集》。豹骨酒原名虎骨酒,隋唐時期大寧堂御藥坊秘制的御用藥酒,為中華藥酒王。

    1965年,山西省衛(wèi)生廳批準生產祖?zhèn)髅厮巺④呓∑⑼?、百花定喘丸。參苓健脾丸,原名黨參健脾丸,清康熙年間,傅山坐堂大寧堂秘制成藥。傅山醫(yī)學著作《大小諸證方論》中的治脾泄方為其基方。

    1966年,文革期間,藥廠“傅山”品牌產品遭到嚴重沖擊。為保護大寧堂的秘方和傳統(tǒng)技藝,時任太原市委第一書記袁振頂住壓力,明里暗里,指示有關部門,將 50 多個原研藥秘方保存下來,使之免遭毀滅。然而,令人痛惜的是,由傅山親筆題寫的、已懸掛近 600 年的大寧堂牌匾,以及閻錫山所題“美意延年”牌匾、磚雕被毀。

    1969年,藥廠第2次搬遷至太原市南郊龍堡街;同年,山西省文化教育委員會衛(wèi)生辦公室,批準太原市藥材公司制藥廠(大寧堂藥業(yè)前身)生產虎骨酒,其中“虎骨”用“豹骨”替代,其他成分不變,藥酒名稱為“豹骨酒”。至此,大寧堂“虎骨酒”變更為了“豹骨酒”

    1973年,太原中藥廠第3次搬遷,回到府西街67號原址。廠區(qū)建筑面積擴充至3139平方米,擁有職工118人,生產中成藥近百個。既有和合二仙丸等特效藥,又有安宮牛黃丸、麝香牛黃丸等名貴藥,還有六味地黃丸、山楂調中丸等普藥,品種多樣,種類齊全。

    1974年,山西省衛(wèi)生廳批準生產祖?zhèn)髅厮幈腔罱j丸。豹骨活絡丸原名豹骨木瓜丸,隋唐時期大寧堂御藥坊秘制的御用藥品,其生產標準收錄于《山西省中成藥標準》1974版。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為振興山西中藥,原山西省計委批準在龍堡街新建太原中藥廠,開始進入第四次搬遷。新廠區(qū)從1980年開始籌建,1984年12月正式竣工驗收,占地面積再一次擴充至33850平方米,建筑面積13000平方米,擁有固定資產550萬元,設備總數136臺(套)。

      

    圖20:新建太原中藥廠原貌

    新廠投產后,大寧堂人守正創(chuàng)新,干勁十足,對生產工藝進行大膽改革,完全擺脫了“洗藥切藥水缸板刀,煅制灸炒鐵鍋土灶,粉碎藥末石碾鐵槽,大丸小丸手搓手搖,提取濃縮大鍋煎熬,成品干燥日曬火烤”傳統(tǒng)制藥局面,實現(xiàn)了煎煮濃縮密閉化,粉碎、干燥機械化,生產工序聯(lián)動化,提高了生產質量以及數量。同時對原始檔案進一步整理、挖掘,讓諸多久封的大寧堂歷史遺留寶藏方劑重見天日。至此,大寧堂迎來久違的春天,和合二仙丸等特效藥供不應求,山楂調中丸“綠筒筒”成了太原百姓的必備藥,小兒葫蘆散成了全國“兒科仙藥”,太原中藥廠因而成為新中國中藥骨干型企業(yè)。

    1983年,珍藏千年的大寧堂起莊御藥固本延齡丹(原名“長壽丹”),山西省衛(wèi)生廳批準生產,秘方大白于天下。同年,“傅山”字樣及圖案獲批成為太原中藥廠注冊商標,和合二仙丸榮獲“山西省優(yōu)質產品獎”

    圖21:千年秘方固本延齡丸大白于天下

     

    1983年,皇家御用,大寧堂秘傳,中醫(yī)婦科傅山秘藥化癥回生丹,收載于《山西省藥品標準》(1983年版),經大寧堂深度研發(fā)為化癥回生片(國藥新劑型)。

    1985年,山西省衛(wèi)生廳批準太原中藥廠按照祖?zhèn)鳂藴噬a局方至寶丸,批準文號為(85)晉衛(wèi)藥準字07-108。局方至寶丸原名“至寶丸”,是大寧堂御藥坊皇家御藥;由于其配伍得法,療效上佳,且方中大部分為珍稀難求之動物、礦物和樹脂類藥材,價值昂貴,功效卓著,得到它的人如獲至寶,故而得名“至寶丸” 。

    1987年,太原中藥廠一車間細料粉碎QC小組,獲國家醫(yī)藥管理局全國醫(yī)藥行業(yè)優(yōu)秀質量管理小組榮譽稱號,在當時中藥界轟動一時。次年,太原中藥廠二車間吊蠟QC小組,獲山西省質量管理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隨著質量管理的提升,企業(yè)高速發(fā)展,接連斬獲國家級和省級榮譽稱號,一時名聲大噪,大寧堂再次感受到了一代名堂的艷艷光環(huán)。到1990年,太原中藥廠擁有職工483人,固定資產增值至716萬元,機械設備增加到240臺(套),以傅山肖像為注冊商標的120多個系列產品,集丸、散、膏、丹、片、膠囊、沖劑、口服液等劑型,年產值突破3000多萬元,年利稅達500萬。傅山牌和合丸、二仙丸、小兒葫蘆散、麝香牛黃丸、固本延齡丸、安宮牛黃丸、蘇合香丸、西黃丸、局方至寶丸等名藥享譽省內外,成為我國傳統(tǒng)制藥知名企業(yè)。

    1994年,大寧堂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內貿易部認證為“中華老字號”。

    圖22:國內貿易頒發(fā)的中華老字號證書

    四、老字號重生階段(1995年—  )

    1995年開始,在資源型產業(yè)的擠壓下,山西包括太原中藥廠在內的紡織、機械、輕工和制藥等行業(yè)逐漸虧損。

    1997年、1998年,太原中藥廠連續(xù)兩年被省政府列入國家兼并計劃,成為山西省政府確定的27戶特困企業(yè)之一。經多次兼并重組努力,始終未使企業(yè)走出困境,最終走向破產命運。

    1999年,盛極一時的太原中藥廠陷入絕境,企業(yè)走向破產之際,企業(yè)全體員工發(fā)起自救行動。

    1999年4月9日,太原中藥廠根據《山西省國有企業(yè)三年走出困境的“375”攻堅計劃》,召開了第一屆職工代表大會,以及企業(yè)管理委員會成員和中層干部參加的專題會議,大家一致認為,股份合作制才是太原中藥廠分立自救的唯一出路。會議決議:“一、采取職工自愿入股的形式,組建若干個職工合股基金會。二、職工合股基金會作為股東,發(fā)起創(chuàng)立“太原大寧堂藥業(yè)有限公司”,注冊資金為人民幣伍拾萬元,經營方式及范圍為制造、銷售中西成藥。經營場所為太原市龍堡街29號。三、公司依法建立獨立的法人治理結構,獨立核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四、公司租用太原中藥廠廠房、設備,有償使用或受讓太原中藥廠的生產技術。”據此上報山西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

    1999年4月14日,山西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批復如下:“一、根據省委省政府對于特困企業(yè)可以分立自救的有關規(guī)定,同意成立“太原大寧堂藥業(yè)有限公司。二、鑒于省醫(yī)藥總公司已撤銷,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內設機構沒有明確,工作職能沒有劃分,可按特事特辦的原則,到有關部門辦理開辦企業(yè)的有關證照,進行注冊登記。”

    圖23:大寧堂成立山西省藥監(jiān)局批文

    1999年4月20日,依照山西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批示,518位大寧堂職工,籌集資金100萬元,選舉18位股東成立股金會,委托3位股東代表,經太原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審核,正式登記注冊成立了太原大寧堂藥業(yè)有限公司。范永強時任總工程師,秘制工藝技術負責人,為大寧堂68代核心傳承人。

    1999年4月21日,命運多舛的大寧堂沒能逃過“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咒語,第一次品嘗到1956年公私合營舍棄“前店后場”祖?zhèn)鹘洜I模式的苦水,號稱前店“大寧堂藥店”的山西省藥材公司對大寧堂藥業(yè)有限公司使用大寧堂字號提出異議,到藥監(jiān)、工商等部門干擾阻撓。

    圖24:文革時期大寧堂藥店原貌(民國建筑被拆) 

    1999年5月24日,分立自救、登記成立剛過滿月,字號名稱出現(xiàn)較大爭議,為了優(yōu)先保證企業(yè)生存,在權衡利弊后,太原大寧堂藥業(yè)有限公司被迫更名為山西泰源藥業(yè)有限公司。為了防止日后無形資產發(fā)生糾紛,山西泰源藥業(yè)有限公司出資購買了太原中藥廠122個準字號藥品生產批文和“傅山”注冊商標,正式經過法律程序承繼了大寧堂祖?zhèn)髅?、秘方、工藝、商號及商譽。與此同時,山西泰源藥業(yè)有限公司與原太原中藥廠簽訂廠房、設備等租賃協(xié)議,做到有償使用。  

    2002年,經省級有關部門批準立項,山西泰源藥業(yè)有限公司在太原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開始興建符合GMP標準的現(xiàn)代化生產基地。

    2002年,國家藥監(jiān)局批準麝香牛黃丸、和合二仙丸、小兒葫蘆散為國家保護品種。

    2003年,由于基建資金不足,在政府有關部門限定時間建廠的前提下,山西泰源藥業(yè)有限公司第一次增資擴股,引入新股東,并由其控股并出任公司新法人,以老職工為主體的自救合股基金會痛失公司控股權。

    2004年,投資8000余萬元,占地50余畝的大寧堂GMP生產基地正式落成。山西泰源藥業(yè)有限公司正式遷址太原市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現(xiàn)為山西省轉型綜合改革示范區(qū)唐槐園區(qū))醫(yī)藥園區(qū)唐明路39號。古老與現(xiàn)代的結合,使大寧堂的綜合競爭力有了質的提升。然而,一連串的事件,讓企業(yè)剛剛煥發(fā)新春即進入至暗時刻。

    圖25:大寧堂生產基地舊貌

    2005年,山西泰源藥業(yè)有限公司完整繼承大寧堂衣缽后,歷經6年,盛極一時的明星樣板“太原中藥廠”,破產終結宣告完成。

    2005年,經工商部門依照《公司登記管理條例》,山西泰源藥業(yè)有限公司獲準恢復使用大寧堂字號,正式更名為太原大寧堂藥業(yè)有限公司。

    2005年10月6日,國藥山西省藥材公司正式向太原市中級人民法院發(fā)起訴訟,無端控告太原大寧堂藥業(yè)有限公司恢復使用大寧堂字號侵犯其所謂的商標權。

    與此同時,因新股東資金鏈斷裂,入駐新法人因另外涉法被拘押。其小舅子臨危受命,出任大寧堂法人,但也因債務糾紛人身受到限制,無法正常履職。太原大寧堂藥業(yè)有限公司土地證、GMP等各種證照因控股股東融資抵押無法收回,大股東股權被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凍結,企業(yè)四面楚歌,經營失常,大寧堂再次進入破產的邊緣。

    一代名堂大寧堂,在此危難之時(大年三十),馬里貴大義出手 ,運籌帷幄,由香港上市公司擔保,中國建設銀行3000萬元貸款正式落地。使再次走到絕境的大寧堂又有了一線希望。除夕之際,萬家歡樂之時,大寧堂藥業(yè)卻忙碌著支付著欠款,應對來自多方的討債人。除夕當日下班之時,落袋的三千萬貸款,口袋未熱,錢已空空。隨著各路債權人“滿意”散去,大寧堂人度過了這個難忘的年關。

    2006年大年初一,背負3000萬元救命外債,馬里貴開始輔佐主政太原大寧堂藥業(yè)有限公司。

    在年假中,新堂主分析市場,盤點資產,出臺“定職、定崗、定人、定制度、定任務、定考核”的六定工作方案,樹立“人人負責,人人核算,人人是主人”的工作理念。年后一上班,大寧堂“大病初愈”,馬里貴開始理順關系,清理各種債權債務,積極籌劃即將面對的十幾個法律(經濟民事)訴訟。由于公司經營困難,分紅無望,面對如此窘境,部分退休和離崗老職工牢騷滿腹,個別人到處散發(fā)不實言論和負能量。新堂主為了穩(wěn)定軍心,籌資收購職工股份,積極支付轉讓款,維護了老職工的利益,讓企業(yè)逐步走向平穩(wěn)。

    2006年8月1日,太原市中級人民法院就國藥山西省藥材公司訴訟大寧堂字號侵權案作出一審判決,大寧堂藥業(yè)勝訴;

    2006年8月20日,山西省藥材公司向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請上訴;

    2007年8月7日,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不顧事實依據,二審終審判決大寧堂藥業(yè)侵權,改判山西省藥材公司勝訴;

    2008年1月8日,新掌門人通過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執(zhí)行局,支付了大股東近千萬欠款,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解除了債權人法院凍結大股東62%的股權,授讓了大股東的股份,控股大寧堂。馬里貴出任大寧堂藥業(yè)有限公司董事長,正式成為大寧堂第69代掌門人。面對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的錯誤判決,不服輸的馬里貴董事長,扛起了撥亂反正的大旗;

    2009年6月26日,太原大寧堂藥業(yè)有限公司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再審請求;

    2010年3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裁定,駁回大寧堂藥業(yè)有限公司再審請求;

    2010年,“傅山”商標被評為山西省著名商標;

    2011年,大寧堂藥業(yè)向山西省人民檢察院申請?zhí)嵴埧乖V;

    2013年6月14日,山西省人民檢察院向最高人民檢察院呈遞“民事行政提請抗訴報告書”;

    圖27:最高人民法院終審判決書

    2014年3月20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請抗訴。

    期間,法院不斷下發(fā)執(zhí)行通知書,工商部門也要求大寧堂藥業(yè)履行法院判決,速變更公司名稱,并警告如果不執(zhí)行判決主動變更,大寧堂名稱將強制變更為公司注冊號(140192210000602)。面對如此處境,馬里貴董事長帶領全體堂人,一邊組織生產,開拓業(yè)務,一邊應對訴訟。企業(yè)雖然扭虧轉營,逐步走上了正軌,但錯誤的判決嚴重阻斷了企業(yè)發(fā)展的愿景,讓大寧堂錯過了良性發(fā)展的關鍵期。眼睜睜的看著其他一線中醫(yī)藥老字號,享受著改革開放的紅利,紛紛上市,少則市值幾十億,多則幾千億,大寧堂人只能望洋興嘆。

    2017年,麝香牛黃丸、小兒葫蘆散被山西省衛(wèi)健委、經信委、商務廳、科技廳、農業(yè)廳、林業(yè)廳、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評定為“山西名藥”(傳統(tǒng)中成藥)。

    2018年1月26日18時23分獲悉,2017年9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委會審定,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判決錯誤,太原大寧堂藥業(yè)有限公司勝訴。

    圖27:最高人民法院終審判決書

     

    2018年2月1日,太原大寧堂藥業(yè)有限公司收到最高人民法院終審判決書,判令大寧堂字號歸太原大寧堂藥業(yè)有限公司所有。至此,歷時近13年4500天抗爭,大寧堂頭身終于團圓;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確認:大寧堂是一個具有千年歷史商譽的老字號,是一個擁有傅山傳統(tǒng)秘方的老字號,是一個具有傅山秘制工藝的老字號。

    字號保衛(wèi)戰(zhàn)”的十三年來,大寧堂人邊打官司邊發(fā)展”:先后通過三次涵蓋片劑、散劑、丸劑(蜜丸、水丸、水蜜丸、濃縮丸)、膠囊劑(軟、硬膠囊)、顆粒劑九條生產線的 GMP 認證,生產規(guī)模和質量得到大幅提升。同時,積極拓展健康產業(yè),開展保健品業(yè)務,榮獲山西藥品、保健品GMP 雙認證企業(yè)。先后獲準注冊含有“大寧堂”“傅山”等字樣的國際國內商標81個,以及17個國家專利等知識產權。先后獲得了“山西省著名商標”“山西省名牌產品“山西省守合同重信用企業(yè)”“山西省質量信譽AAA企業(yè)”“太原市優(yōu)秀民營企業(yè)”等榮譽。

    老號重生,申積極報非遺,努力保護獨特的文化遺產。“小兒葫蘆散”“麝香牛黃丸 ” “固本延齡丸 ”“和合二仙丸 ”“脾腎兩助丸”“豹骨酒”等秘藥,以及《大寧堂傅山中醫(yī)藥非物質文化》先后被列為“市區(qū)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截止目前,已有13項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獲得重生的大寧堂人,響應習近平總書記號召,擼起袖子加油干,爭取奪回十幾年造成的部分損失。公司規(guī)劃發(fā)展藍圖,投資2億元,啟動生產基地二期項目,立項建設科研技術大樓和智能制造車間,制定《大寧堂傅山中醫(yī)藥非遺》萬店傳承項目。重新回歸發(fā)莊圣堂“前店后場”祖?zhèn)髂J?,對產品實行自產自銷,并立下“商譽對標同仁堂”“麝牛(牛黃丸)對標片仔癀”的奮斗目標,開啟大寧堂千億產值復興征途。

    2019年,公司成為山西中醫(yī)學院教學試驗基地。

    2019年5月1日,科研技術大樓奠基開工,時逢太原舉辦“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工程建設受限,斷斷續(xù)續(xù),建設進度十分緩慢,直至年末寒冬之際,地基正負零都無法完成。

    2019年9月29日,山西省商務廳認定太原大寧堂藥業(yè)有限公司為“三晉老字號”。

    2020年春節(jié)前,新冠爆發(fā)。面對罕見疫情,大寧堂人當機立斷,大年三十做出決定,捐獻首批價值1333萬“戰(zhàn)疫”藥品—“小安宮”麝香牛黃丸;大年初一聯(lián)絡捐贈事宜;大年初二在山西紅十字總會舉行向武漢疫區(qū)捐獻出征儀式;大年初三聯(lián)絡車輛;大年初四晚19時,滿載價值920萬的麝香牛黃丸的兩輛大卡車從太原出發(fā),逆向前行,奔赴疫區(qū)。大年初六凌晨5時20分順利抵達武漢。從此,拉開了大寧堂“戰(zhàn)疫”的序幕。

    圖28:2020年1月26日(正月初二)捐贈儀式

    馬里貴董事長作為大寧堂第69代傳人,不忘初心,牢記"懸壺濟世"之使命。面對先人,做出了“不發(fā)國難財”“麝香牛黃丸疫情期間只贈不賣”的決定,再現(xiàn)歷代堂人的“仁者愛人”的本色、“義薄云天”的氣概、“大愛無疆”的胸懷。截至2020年末,大寧堂共向武漢、湖北、湖南、山東、廣東、吉林、黑龍江等16個省市,以及山西公安、監(jiān)獄、應急部門、國家醫(yī)療隊等數十家單位捐贈價值3000余萬元各種抗疫藥品。因此,太原大寧堂藥業(yè)有限公司被中國紅十字會授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特殊貢獻獎’”,系全國唯一獲此殊榮的老字號國藥企業(yè)。

    圖29:2020年1月30日,價值千萬麝香牛黃丸逆向前行,馳援武漢

    圖30:中國紅十字會授予特殊貢獻獎

    疫情期間,由山西六建承建的廠區(qū)科技大樓施工時斷時續(xù),但一場突如其來的事故徹底打破了大寧堂的安寧。2020年8月6日上午10時許,由山西六建承建的廠區(qū)科技大樓工地塔高近50米、塔臂近70米的塔式起重機(簡稱塔吊)突發(fā)整體傾覆事故。馬里貴帶領應急人員第一時間趕往現(xiàn)場,對事故現(xiàn)場保護。事故原因為建設方沒有編制塔基施工方案,沒有繪制施工圖,沒有做管樁基礎,非法安裝“拼湊組裝的報廢塔吊”造成的。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事故發(fā)生后,時任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范區(qū)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李晉平不來現(xiàn)場,不聽匯報,亂作為,致使事故沒有得到公平公正處理,導致生產基地二期項目完全停止,大寧堂又一次被迫走上了“民告官”的抗爭之路。

    2020年8月17日,國醫(yī)大師呂景山、王世民;全國名中醫(yī)賈六金;山西省名老中醫(yī)候振民、劉智、王芳;太原市委原常委、宣傳部長范世康等名醫(yī)領導蒞臨大寧堂,參加大寧堂組織的“傅山中醫(yī)藥文化傳承與發(fā)展研討會”,共商傳承傅山中醫(yī)藥事業(yè),籌建“山西傅山中醫(yī)藥學會”。

    圖31:國醫(yī)大師呂景山、王世民蒞臨大寧堂

    2021年5月10日,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進中央主席蔡達峰,率全國人大教科文衛(wèi)委副主任委員殷方龍、張平、委員徐延豪、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等 18 人,來到太原大寧堂藥業(yè)有限公司視察調研。山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衛(wèi)小春、省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秦作棟、省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wèi)委主任李福明、省衛(wèi)健委主任武晉、省中醫(yī)藥管理局局長冀孝如、 太原市人大主任魏民、市人大副主任高波、副市長陳博等領導陪同考察。馬里貴董事長向蔡委員長詳細介紹了中華老字號大寧堂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委員長對大寧堂的文化自信予以充分肯定,考察團對大寧堂厚重的文化底蘊贊揚有加。

    圖32:蔡達峰副委員長視察大寧堂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yī)大師張伯禮,詳細了解大寧堂前世今生,對大寧堂這個國寶級中醫(yī)藥瑰寶深感震驚,看到大寧堂的產品和資料愛不釋手,發(fā)出“大寧堂寶貝真多,拿出來哪一個產值最少也在2億以上”;“大寧堂是塊玉,切開盡是寶”;“和合二仙是個奇方”“麝香牛黃丸的價值與安宮牛黃丸一樣,都是國寶”的感慨!張伯禮給予大寧堂的秘方產品高度評價的同時,告誡“要做好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圖30: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yī)大師張伯禮視察大寧堂

    中央領導到堂視察,為了維護山西形象,“8月6日”塔吊倒塌事故大寧堂人未有匯報,彰顯大寧堂人情懷。然而,換來的是一系列的不幸遭遇。

    2022年8月,李晉平因違紀被“雙規(guī)”。次年被“雙開”。目前,案件仍在審理中,腐敗分子李晉平等待著法律的嚴懲。但因此給大寧堂造成的損失不可估量,后果無法挽回。

    訪問期間,大寧堂與布列斯特州立醫(yī)院就開設中醫(yī)科達成了初步意向;與中白工業(yè)園就大寧堂中成藥合作生產進行了深度交流。馬里貴董事長隨團出訪,為《大寧堂傅山中醫(yī)藥》非遺文化走向歐亞打開了廣闊的前景。

    2024年,麝香牛黃丸制作技藝、小兒葫蘆散制作技藝被列入山西省非遺保護實踐典型案例。

    2024年,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發(fā)布了《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關于公布全國老藥工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名單的通知》,大寧堂68代傳承人“范永強老藥工工作室”成功入選全國老藥工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名單。

    圖34:位于太原小店區(qū)唐明路39號大寧堂現(xiàn)址門樓

    2022年,在杭州召開的“第十九屆中國中華老字號精品博覽會”上,大寧堂掌門人馬里貴董事長獲得“中華老字號杰出貢獻獎”;與此同時,和合二仙丸、香牛黃丸、小兒葫蘆散、固本延齡丸、黨參養(yǎng)榮丸、脾腎兩助丸六個產品,獲得本屆“中國中華老字號精品博覽會金獎”,為歷屆博覽會一次性獲金獎之最。

    圖35:掌門人馬里貴董事長獲得“中華老字號杰出貢獻獎”

    2022年8月20日,由大寧堂發(fā)起的山西傅山中醫(yī)藥學會,經山西省衛(wèi)健委、山西省民政廳批準,在大寧堂藥業(yè)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山西省中醫(yī)藥管理局副局長郭君偉、山西省民政廳社會組織管理局副局長薛建平等領導出席大會,并為山西傅山中醫(yī)藥學會進行了揭牌。全國政協(xié)委員、全國第四批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繼承人、天津北辰北門醫(yī)院副院長王遵來,聯(lián)合國中醫(yī)藥組織首任主席、中醫(yī)基因醫(yī)學創(chuàng)始人、國醫(yī)大師、全國十大名醫(yī)李錫濤,山西省專家學者協(xié)會,中醫(yī)藥康養(yǎng)網及山西傅山醫(yī)學研究院等發(fā)來賀電賀信,祝賀學會成立,馬里貴董事長當選為第一屆學會會長。

    圖36:山西傅山中醫(yī)藥學會成立并揭牌

    2023年7 月 25 日,國務院參事室黨組成員、副主任王衛(wèi)民,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原黨組副書記、副部長楊志明,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原院長曹洪欣等國務院參事室領導蒞臨中華老字號太原大寧堂進行調研考察。

    圖37:國務院參事室副主任王衛(wèi)民調研考察

    2023年11月29日,全國臺灣同胞聯(lián)誼會副會長鄭平一行專程前來大寧堂藥業(yè)有限公司考察調研。山西省臺灣同胞聯(lián)誼會黨組書記鹿妙紅等領導陪同考察。

    圖38:臺灣同胞聯(lián)誼會副會長鄭平調研考察

    2023年11月20日,山西省海外聯(lián)誼會副會長、省委統(tǒng)戰(zhàn)部副部長郭延斌,率山西省海聯(lián)會代表團赴白俄羅斯進行訪問,馬里貴董事長作為企業(yè)代表隨訪。代表團與白俄羅斯經濟部副部長、白俄羅斯科學院副院長、布列斯特州政府副主席進行進行了友好的訪問交流。

    圖39:掌門人馬里貴隨山西代表團訪問白俄羅斯

    訪問期間,大寧堂與布列斯特州立醫(yī)院就開設中醫(yī)科達成了初步意向;與中白工業(yè)園就大寧堂中成藥合作生產進行了深度交流。馬里貴董事長隨團出訪,為《大寧堂傅山中醫(yī)藥》非遺文化走向歐亞打開了廣闊的前景。

    2024年,麝香牛黃丸制作技藝、小兒葫蘆散制作技藝被列入山西省非遺保護實踐典型案例。

    2024年7月11日,第三批中華老字號山西省授牌儀式在并舉行,大寧堂等14家企業(yè)榮獲中華老字號稱號。省委副書記、省長金湘軍出席并授牌。副省長湯志平致辭。馬里貴董事長參加授牌儀式并上臺接授牌匾。

    圖40:馬里貴董事長接授中華老字號牌匾

    至此,千年古堂從1956年“前店后廠”的傳統(tǒng)格局,歷經“分家”“搬遷”“破產”“自救”,以及13年馬拉松的字號斗爭,在新一代堂主馬里貴的掌門下,在全體堂人二十年的共同奮斗下,其字號、秘方、秘制工藝、商譽終于“四合一”,首次大團圓。擁有2500年歷史的大寧堂,歷代掌門人在天之靈得以欣慰。再次授予中華老字號,讓千年大寧堂人昂首闊步,返璞啟動儀式歸真,守正創(chuàng)新,萬店傳承,走向世界,實現(xiàn)代代大寧堂人的美好愿景。

    第二章 傳承與創(chuàng)新

    千年古鋪,代代大寧堂人的虔誠經營,代代匠筑,成就了不滅的《太原大寧堂傅山中醫(yī)藥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它不僅是太原的寶貴遺產,更是山西的遺產,是國粹。守正傳承是大寧堂的命脈所在,創(chuàng)新發(fā)展是大寧堂的永恒旋律。69代傳承人馬里貴董事長提出"寄托身名藥一丸,傳承守正永大寧"總方針。守正為主,創(chuàng)新為輔,為今后發(fā)展指明前進的方向。

     

    一、大寧堂秘方及秘制工藝傳承規(guī)則

    (一)規(guī)制傳承。按歷代皇家藥鋪太醫(yī)規(guī)制傳承。

    (二)秘方傳承。太醫(yī)世家,代代皇家御醫(yī)。父傳子,子傳孫,傳男不傳女。

    (三)合伙經營。(晚清以后)大寧堂由3個伙計出資合伙經營,秘方共分為10份,每個伙計持有3份,剩余一份推選有能力的伙計持有并選為堂主 。堂主是秘方和秘制工藝的傳承代表;每個伙計可以代代繼承;制備時每個伙計(或傳承人)持一部分內容;制作秘藥時,每個人按所持有的配方以及炮制規(guī)則進行配伍,最后交由老藥工炮制加工成丸、散、膏、丹。

    (四)工藝傳承。師傅帶徒弟,嚴格遵守傳承人守則。炮炙秘制技術遵循“炮炙貴得中,不及則無功,太過則損性”的秘制口訣。嚴格堅守“一看”“二開”“三嘗”的炮炙法則。“一看”看炮炙后的色澤與均勻度;“二開”,掰開觀察蒸、煮、炒、煅、潤的炮炙均勻度和火候;“三嘗”,品嘗炮炙生熟程度和炮制性味。

    二、經典名藥的誕生與歷代傳承

    (一)長壽神藥-固本延齡丸

    最早出現(xiàn)在東周晉國時期晉陽宮御藥坊“長壽丹”的記載(被辛亥革命戰(zhàn)火燒毀),初譽為“中華第一御藥”。舊時為皇宮的丹藥御品,經歷代太醫(yī)堂人化載衍生,成為大寧堂傳承至今的固本延齡丸,

     

    乃鎮(zhèn)堂之寶,是大寧堂2500年創(chuàng)建史證物。“長壽丹”是皇后妃子、達官貴人延年益壽名藥。隋唐時期衍生為“還少丹”,后經五代十國、宋、遼、金、元等朝代傳承,又衍生為“延壽丹”,貢奉歷代皇宮。到明代化載為“固本不老丹”,明成祖朱棣曾賜名為“固本延齡丹”,旨意“固先天之本,延天賜之齡”。“乃氣血雙補、陰陽雙補、精氣神血同調之皇家養(yǎng)生妙藥”。傅山在原方基礎上化裁,道醫(yī)陰陽五行組方,東南西北中二十八味藥材,朱鳥、玄武、靑龍、白虎四象以及中宮(黃龍),二十八個星宿道術配伍,使之做到了心肝脾肺腎兼顧,補五臟通六腑,補中有治,治中有養(yǎng),既固本又延齡。“救命安宮牛黃丸,長壽固本延齡丹”是歷史對它的評價。

     

    圖41:千年皇家秘藥固本延齡丸

     

    固本延齡丸(傅山修正方)囊括28味地道藥材。其中,有產自長白山“百草之王”人參、內蒙古阿拉善的“沙漠人參”肉蓯蓉、浙江磐安的“黃金水果”覆盆子、山東“海洋人參”魚鰾珠、浙江淡水湖珍品“大海之子”珍珠、新疆天山腳下馬鹿角精細熬制而成的鹿角膠、廣西“動物金剛”的狗鞭等,有土里長得,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芍^:集天地之靈氣,匯華夏之精華。固本延齡丸問世2500年,藥效神奇,閻錫山稱其為“神藥”。2017年“固本延齡丸”被認定為“山西省名牌產品”;2019年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2022年榮獲第十九屆“中華老字號精品博覽會金獎”。

    固本延齡丸功能與主治:固本培元、滋陰壯陽、補髓填精、強壯筋骨、開心益智、延年益壽。用于虛勞損傷、腰酸體倦、陽痿遺精、心悸失眠、肌膚憔悴、須發(fā)早白、經血不調、食欲不振。

    圖42:固本延齡獲中華老字號精品博覽會金獎證書

    圖43:固本延齡獲山西省名牌產品證書

    圖44:固本延齡丸非遺證書

    圖45:非遺代表性項目固本延齡丸秘方和制作技藝保護單位

    (二)千古奇方:和合二仙丸

    傅山22歲結婚生子。5年后,妻子張靜君因“血崩”“產后風”早逝,留下5歲幼子傅眉。面對愛妻離去,傅山悲慟欲絕,立誓不娶,入道行醫(yī),秘制八珍圣藥“和合二仙丸”,使無數家庭合家歡樂,成就了目前我國唯一同病男女分治的一款千古奇方。和合丸由生川烏、生草烏、木耳、乳香、沒藥、蒼術、牛膝、杜仲八味藥組成。“二仙丸”去“和合丸”中乳香、沒藥,加升麻、神曲,意在健脾暖胃,升陽散郁。女性先服“二仙丸”一個月,待脾胃健運、肝氣舒暢,氣血充足后,再服“和合丸”,從而達到“藥半功倍”的奇效。傅山充分考慮到婦女脾胃衰弱、精神易郁的體質特點,對男、女風濕病患者分別處方,首創(chuàng)同病男女分治;且杜仲同藥異炮;生川烏、生草烏入藥以毒攻毒;服后治痛反痛的醫(yī)治特點,成為目前我國藥品說明書明確載有“病愈”字樣的唯一準字號藥品,堪稱我國中藥秘方瑰寶,被譽為“千古奇方,八珍圣藥”。

    圖46:和合二仙丸

    和合二仙丸以黑木耳為君藥,以蒼術為臣藥,以諸藥為佐使,相互配伍,不熱不燥,因有苦平之味制辛溫,而以甘平之品為主帥,以毒攻毒不中毒。處方嚴謹、配伍獨特、用料奇妙、炮制深奧,把健脾益氣、滋補肝腎、壯筋骨、暖腰膝、通經活絡、活血舒筋、散淤行滯、祛風除濕散寒、通痹止痛等作了全面的考慮,標本兼治、扶正祛邪、全面協(xié)調、治當今現(xiàn)代醫(yī)療治不了的疾病。成為中風中寒等疑難雜癥特效藥,領先現(xiàn)代科技400年。

    圖47:民國時期大寧堂和合二仙丸配料單

    圖48:二仙丸、和合丸舊包裝

    圖49:1964年山西晉祠文物保管所與山西省中醫(yī)研究所共同出版的《傅青主驗方秘方》,公布了大寧堂和合丸二仙丸秘方,是治療中風中寒特效藥。

    和合二仙丸功能主治:除濕祛風,溫經散寒,定痛止麻。用于寒濕痹痛,腰膝疼痛,拘攣痿軟,行步艱難,手足麻木。

    和合二仙丸歷史評價及榮譽:

    1、《山西通志》(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編纂) 第41卷記載,“和合二仙丸”為傅山坐堂大寧堂時創(chuàng)制的著名成藥;

    2、《太原史話》(1956山西人民出版社,作者郝樹候)將“和合二仙丸”收錄為山西省地方名藥,治療風濕病特效藥;

    3、《山西中藥》(1982年版)將“和合二仙丸”列為馳名中成藥品;

    4、《傅山驗方秘方輯》(1983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何高民)將“和合二仙丸”列為太原特效藥;

    5、1983年和合二仙丸榮獲山西省優(yōu)質產品獎;

    6、《中醫(yī)藥研究》(1989年6期) 《和合丸、二仙丸抗炎,鎮(zhèn)痛作用的實驗研究》(作者:趙越、劉德寬),將“和合二仙丸”列為山西省的特效成藥;

    7、《中華百年老藥鋪》(1993年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主編孫曉村,萬國權、王光英等為顧問)“傅山同陳掌柜共同研究中醫(yī)中藥學術,配制了和合二仙丸,脾腎兩助丸,血暈止迷散等特效中成藥,遠銷省內外,流傳至今享有盛名。”列為馳名省內外的中成藥品;

    8、《中國藥學雜志》(1999年第34卷第9期)《解放后尚在經營的明代中藥老字號舉要》(作者陳新謙)一文中,將“和合二仙丸”列為明代中華傳統(tǒng)老字號大寧堂傳統(tǒng)名牌成藥;

    9、2002年“和合二仙丸”列為國家中藥保護品種;

    10、《滄?!罚?004年3月)《傅山、陳右玄與大寧堂》(作者:侯文正)考證“和合二仙丸”為傅山坐堂大寧堂時創(chuàng)制的名牌成藥;

    11、2020年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2、2022年和合二仙丸獲“中華老字號精品博覽會金獎”。

    圖50:和合二仙丸被列為全國獨家中藥保護品種證書

    圖51:和合二仙丸非遺證書

    圖52:和合二仙丸獲博覽會金獎證書

    (三)護身御藥老安宮:麝香牛黃丸

    麝香”“牛黃”是歷代皇家御品,其前身為“護身丸”,出自隋唐晉陽城晉陽宮御藥房,“防風”“排毒”“祛火”“辟邪”,是中醫(yī)藥“清熱解毒”“節(jié)氣養(yǎng)生”的結晶。經歷代皇家御醫(yī)衍生至今,是必備御藥,是大寧堂傳承千年的核心物證之一,被初譽為“中華第一丸”。

    明末亂世之初,瘟疫盛行,為救王侯將相、皇后妃子、達官貴人,傅山,廣納中醫(yī)藥之精華,在歷朝歷代秘藥“護身丸”基礎上,依照其男科《火證門》獨特的醫(yī)學理論,科學化裁,巧妙設方而成的一款更適合于王侯將相,養(yǎng)生與治療兼顧的秘方成藥。它巧用辯證與集群理論,從病源著手,祛除五臟六腑以及上中下三焦之火、之毒,具有清熱解毒,開竅醒神、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等功效。其療效堪比現(xiàn)代抗生素,被稱為“明清祛火第一丸”。

    麝香牛黃丸“一香帶六黃”(麝香、牛黃、大黃、雄黃、黃連、黃芩、黃柏),與金銀花、連翹、梔子等共計21味科學配伍,集開竅、清熱、祛火、涼血、消腫、解毒名貴藥材于一身,配伍宏大精巧,療效神奇。成為明末王府健康“保護神”。崇禎16年(1643年),京城大瘟疫,享譽三晉的麝香牛黃丸,皇城派大臣坐堂監(jiān)管。1644年李自成攻占太原,大肆掠奪,麝香牛黃丸成為其囊中之物。麝香牛黃丸入京,在亂世中大顯身手,一度成為京城神藥,被稱為“中華第一神丸”。2021年,工程院院士、國醫(yī)大師張伯禮隨蔡達峰副委員長考察大寧堂時,作出“麝香牛黃丸的價值與安宮牛黃丸一樣,都是國寶”的評價。

    麝香牛黃丸,清熱解毒。“清誘發(fā)中風之熱,解可能要命之毒”?,F(xiàn)代醫(yī)學證明,具有抗細菌、抗病毒,降血脂、降血壓功效,它不僅可以“防風”“排毒”“祛火”,更實用于心腦病癥的“救”“治”,長期服用,無毒副作用。安宮牛黃丸11味藥,8味化裁至麝香牛黃丸。因含有麝香、牛黃等天然名貴藥材,被稱為“皇家御藥老安宮”。如果用人工麝香、牛黃,可大量生產,是老百姓吃得起的小安宮。

    2020年疫情爆發(fā),麝香牛黃丸被山西省衛(wèi)健委和《山西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兩次定為治療專用藥。疫情期間,大寧堂向全國各地捐贈麝香牛黃丸價值3000余萬元。中國紅十字總會為大寧堂藥業(yè)有限公司頒發(fā)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特殊貢獻獎”。

    麝香牛黃丸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用于頭暈目赤,咽干咳嗽,風火牙疼,大便秘結。

    1988年,榮獲山西省優(yōu)質產品獎;

    2002年,被列為國家中藥保護品種;

    2011年,被認定為“山西省名牌產品”;

    2017年,被山西省七部委評定為“山西名藥”(傳統(tǒng)中成藥);

    2019年,被認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2020年,被山西省衛(wèi)健委列入“新冠”防治用藥,推薦用藥,用于患者中期、重期治療;

    2022年,榮獲第十九屆“中華老字號精品博覽會金獎”;

    2022年,被山西省新冠疫情防治領導小組指定為治療新冠專用藥;

    2024年,麝香牛黃丸制作技藝被列入山西省非遺保護實踐典型案例。

    圖53:麝香牛黃丸

    圖54:麝香牛黃丸獲“山西名藥”牌匾

     

    圖55:麝香牛黃丸歷史說明書

    圖56:麝香牛黃丸非遺證書

    圖57:麝香牛黃丸被列為國家中藥保護品種證書

    圖58:麝香牛黃丸獲博覽會金獎證書

    圖59:麝香牛黃丸獲“山西省名牌產品”證書

    (四)小兒保護神:小兒葫蘆散

    小兒葫蘆散由傅山親研傳授于大寧堂,為大寧堂17個經典兒科古中藥之一,亦是大寧堂鎮(zhèn)堂之寶。

    明末清初,亂世之年,生靈涂炭,小兒缺醫(yī)少藥,過早夭折。為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仙醫(yī)”傅山,針對小兒得病機理,病癥轉換無常的特點,巧用太原小店民間偏方“葫蘆蛾”,精心秘制一款經典兒科全科名藥,并取名為“小兒葫蘆散”。療效神奇,醫(yī)治無數,大大降低了患兒死亡率,成為亂世小兒“保護神”,造就華夏子孫繁衍蓋世之功。“家有小兒葫蘆散,寶寶健康又平安”,成為400年流行佳話,被稱為“不是仙藥的仙藥”(出自仙人的凡人藥),當代人譽為是“仙人給赤腳醫(yī)生定制的藥”,“不需要辨證的靈丹妙藥”。

    圖60:小兒葫蘆散

    圖61:小兒葫蘆散獲“山西名藥”牌匾

     

    圖62:小兒葫蘆散非遺證書

    小兒葫蘆散由葫蘆蛾、川貝母、天竺黃、橘紅、半夏曲、茯苓、雞內金、天麻、琥珀、僵蠶、全蝎、朱砂、冰片13味藥材組成。以葫蘆蛾為君藥,上述13味藥君臣佐使,巧妙結合,共奏清熱、化痰、止咳、消食、鎮(zhèn)驚、祛風、安神之功效。它從根本上調理小兒臟腑、和胃健脾、消食化滯,祛痰定喘,根除治病之因,增強機體各組織的抗病能力。

    葫蘆蛾(本名來源于太原小店)是一種蛾子也叫飛蛾或天蛾,是鱗翅目昆蟲。全國獨用,其炮制技術為大寧堂的專利技術。大寧堂所用葫蘆蛾,需5種葫蘆蛾(榆綠天蛾、旋花天蛾、桃六點天蛾、葡萄天蛾、核桃天蛾)成蟲的干燥體進行組合。再經傳統(tǒng)古法配研,其配研比例及配研順序均為秘傳技藝。

    圖63:小兒葫蘆散被列為國家中藥保護品種證書

    圖64:小兒葫蘆散獲“山西省名牌產品”證書

    圖65:小兒葫蘆散獲精品博覽會金獎證書

    小兒葫蘆散功能主治:化痰消食,鎮(zhèn)驚祛風。用于痰喘咳嗽,胸膈不利,脘腹脹滿,吐乳不食,小兒驚風。

    小兒葫蘆散傳承至今,以其診療面廣、療效快、安全無副作用等特點,深受全國廣大醫(yī)患贊譽。

    1982年,榮獲山西省優(yōu)質產品獎;

    2002年,被列為國家中藥保護品種;

    2002年“小兒葫蘆散”被收錄于諸福棠《實用兒科學》和《新編中成藥手冊》;

    2011年,被認定為“山西省名牌產品”;

    2017年,被山西省七部委評定為“山西名藥”(傳統(tǒng)中成藥)

    2019年,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2022年,榮獲第十九屆“中華老字號精品博覽會金獎”;

    2024年,小兒葫蘆散制作技藝被列入山西省非遺保護實踐典型案例。

    (五)化瘀靈丹:化癥回生片

    原名化癥回生丹,是大寧堂經典方劑,是傅青主女科領域經典秘藥代表作之一。由麝香、益母草、水蛭、鱉甲膠、阿魏、虻蟲、紅花等35味中藥材配伍而成。功能主治為消癥化瘀。用于癥積血痹,婦女干血癆,產后瘀血,少腹疼痛拒按。此方以參、桂、椒、姜通補陽氣,白芍、熟地守補陰液,益母膏通補陰氣而清水氣,鱉甲膠通補肝氣而消癥瘕,余俱芳香入絡而化濁。且以食血之蟲,飛者(虻蟲)走絡中氣分,走者(水蛭)走絡中血分,可謂無微不入,無堅不破;又以醋熬大黃3次,約入病所,不傷他臟,久病堅結不散者,非此不可。

    化癥回生丹是乳腺增生,結節(jié),子宮肌瘤,乳腺癌,子宮癌等病癥的特效藥,是女性患者的福星。1983年山西省衛(wèi)生廳批準化癥回生丹為準字號藥品;1999年太原中藥廠(大寧堂)從山西中藥廠(廣譽遠)收回傳家秘藥文號并生產。

    化癥回生片功能主治:消癥化瘀。用于淤血內阻所致的癥積、婦女干血癆、產后血瘀,少腹疼痛拒按。

    (六)養(yǎng)顏偏方:黨參養(yǎng)榮丸

    本產品是傅山調護女性氣血、養(yǎng)心的一款秘方經典名藥。是傅山女科經典代表作之一,成為明清時期女性的一款經典補藥,被后人稱之為“婦科圣藥”。組方涵蓋四君子湯、四物湯、八珍湯、十全大補湯經典方劑主要成分。本方選用山西上黨地區(qū)道地黨參為君藥,雁北地區(qū)道地黃芪為臣藥,以及當歸、白芍、五味子、大棗等共計14味藥材,科學配伍,補中益氣,健脾益肺,補血疏肝,養(yǎng)護心神,被譽為明清女性美容養(yǎng)顏第一方。

    “氣虛”“血虛”“心虛”是女性生病的主因。“陰虛發(fā)熱,陽虛怕冷,血虛發(fā)燥,氣虛無力”是其病癥特點。女性月經、分娩、哺乳,更年期等特殊生理易耗氣血,傅山針對此病癥秘制女性經典補藥黨參養(yǎng)榮丸。方中黨參、黃芪、白術、茯苓、甘草補氣益脾;當歸、白芍、熟地、大棗補血養(yǎng)陰,且可陽生陰長,補氣生血;遠志、五味子寧心安神;肉桂能導諸藥入營生血;陳皮理氣,與諸藥同用可以補而不滯。14味道地藥材合力共奏益氣,補血,養(yǎng)心,達到改善睡眠,滋補養(yǎng)顏,身體康健的目的。

    黨參養(yǎng)榮丸功能主治:益氣,補血,養(yǎng)心。用于心脾不足,氣血兩虧,形瘦神疲,食少便溏,病后虛弱。

    2021年,黨參養(yǎng)榮丸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2022年,黨參養(yǎng)榮丸榮獲第十九屆“中華老字號精品博覽會金獎”。

    圖66:黨參養(yǎng)榮丸獲精品博覽會金獎證書

    (七)二“本”國粹:脾腎兩助丸

    脾腎兩助丸是傅山坐堂大寧堂期間研制的一款,脾腎雙補經典國藥,授予大寧堂,成為大寧堂發(fā)客寶貝。它由黨參、白術、肉蓯、川貝母、熟地黃、黃芪、鎖陽、款冬花、牛膝、澤瀉、當歸等30味藥材組成。功能主治為健脾補腎,舒肝養(yǎng)胃,利氣化痰,滋陰潤燥,殺蟲固精。專治男子精寒,陽痿遺精,陽事不舉,命門火衰,婦女上火下寒,陰虛火動,氣血雙虧,赤白帶下,月信衍期。兼治下元虛寒,脾胃不和,水谷不化,肚腹疼痛,胸膈滿悶,脅膨脹,咳嗽痰喘,腰腿酸疼,四肢麻木,頭暈眼花,耳鳴膝軟,潮熱虛汗,不思飲食等癥.

    1956年,大寧堂公私合營,脾腎兩助丸處方公布。從此,大寧堂傳承350年的國寶級秘方大白于天下。大寧堂失去了秘方知識產權,先后有廣譽遠、振東開元、天生制藥、華康、雙人藥業(yè)、大同制藥等12家山西本地中藥企業(yè),以及河北藥都內蒙古九郡深圳市佳泰3家省外企業(yè)移植仿制。好在秘方工藝一直牢牢掌握在大寧堂手里,發(fā)揮其初衷藥效。

    脾腎兩助丸功能主治:健脾益氣,滋補肝腎。用于脾腎虛弱而致的肢體倦怠,氣虛無力,不思飲食,胃脘痞悶,腰痛腰困,腿膝疲軟,頭暈耳鳴。

    圖67:脾腎兩助丸獲精品博覽會金獎證書

    圖68:脾腎兩助丸非遺證書

     

    《山西通志》第41卷記載,“脾腎兩助丸”為傅山坐堂大寧堂時創(chuàng)制的著名成藥?!短吩挕穼⒋髮幪?ldquo;脾腎兩助丸”收錄為山西省地方名藥?!渡轿髦兴帯穼⒋髮幪?ldquo;脾腎兩助丸”列為馳名中成藥品?!陡瞪津灧矫胤捷嫛穼⒋髮幪?ldquo;脾腎兩助丸”列為太原特效藥?!吨袊帉W雜志》《解放后尚在經營的明代中藥老字號舉要》一文中,將“脾腎兩助丸”列為明代中華傳統(tǒng)老字號大寧堂傳統(tǒng)名牌成藥?!稖嫔!贰陡瞪?、陳右玄與大寧堂》考證“脾腎兩助丸”為傅山坐堂大寧堂時創(chuàng)制的名牌成藥。

    2020年,脾腎兩助丸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2022年,脾腎兩助丸榮獲第十九屆“中華老字號精品博覽會金獎”。

    圖69:1952年“脾腎兩助丸”的廣告單

    (八)滋陰鼻祖:六味地黃丸

    六味地黃丸前身為地黃丸(錢乙著《小兒藥癥直訣》載明),是錢乙秘授大寧堂熟藥所的一款兒科秘藥。“治腎怯失音,囟開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白”等小兒先天不足,發(fā)育遲緩等病癥,后演變?yōu)樽萄a腎陰藥,被譽為“補陰方藥之祖”。大寧堂傳承一千多年,是最早生產六味地黃丸的殿堂。

    方中熟地黃、山萸肉、干山藥、澤瀉、牡丹皮、白茯苓六味藥重用熟地黃,以滋陰補腎,填精益髓,為君藥;山萸肉補養(yǎng)肝腎、且能澀精,山藥補益脾陰、亦能固精,“二山”共為臣藥。三藥相配,滋養(yǎng)肝脾腎,稱為“三補”。但熟地黃的用量是山萸肉與山藥兩味之和,故以強腎陰為主,補其不足以治本。配伍澤瀉利濕泄?jié)?,并防熟地黃之滋膩戀邪;牡丹皮清泄相火,并制山萸肉之溫澀;茯苓淡滲脾濕,助益山藥之健運。澤瀉、牡丹皮、茯苓三藥為“三瀉”,滲濕濁,清虛熱,平其偏勝以治標,均為佐藥。六味合用,三補三瀉,其中補藥用量重于“瀉藥”,是以補為主;肝脾腎三陰并補,以補腎陰為主,這是本方的配伍特點。

    在此基礎上,歷代大寧堂醫(yī)家化裁出用于腎陽不足,腰膝痠冷,肢體浮腫,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飲喘咳,消渴,溫補腎陽的桂附地黃丸;用于肝腎陰虧,眩暈耳鳴,羞明畏光,迎風流淚,視物昏花。滋腎養(yǎng)肝的杞菊地黃丸(加了枸杞子和菊花)。

    代代堂人堅守錢乙“地黃丸”秘制非遺技藝

    一、選擇地道藥材

    “第一丸”從源頭做起。精選河南懷地黃和懷山藥;“杭萸”或河南西峽山茱萸;安徽亳州“鳳丹皮”;福建產“建澤瀉”或四川省彭山澤瀉;“四時神藥”茯苓選自安徽省岳西縣。六味藥材采其地,采其時,力保地道。

    二、秉承古法炮制

    “地黃丸”其熟地的炮制是非遺工藝的核心。嚴守堂訓,遵古修制、炮炙。“火”為陽,“水”為陰,生地黃遵循大寧堂“水”“火”“酒”秘制古法,潤透、蒸熟、曬干。“水潤日曝”“酒潤九蒸九曝”,讓生地充分采集宇宙陰陽之精華,使熟地的藥性達到極致。核心工藝第一次為一選、二洗、三潤(水)、四蒸、五曬;第二次為一潤(黃酒)、二蒸、三曬,如此連續(xù)8次后,充分讓其藥性由“寒”轉“溫”,形狀呈現(xiàn)“光黑如漆,味甘如飴”方可入藥配伍。

    三,堅持傳統(tǒng)劑型

    中藥有三寶。“一丸藥”及大蜜丸;“一根針”及針灸用銀針;“一炷香”及艾灸用艾香。傳統(tǒng)古中藥劑型排序為丸、散、膏、丹。之所以如此,且“丸”劑排在第一位,主要是因為在成藥制作過程當中,丸劑(大蜜丸)能夠充分將大自然生成的每一味天然草藥,完整無流失的保存并配伍制備,以達療效最大化。這種劑型是“古中藥”中最好的。六味地黃丸沿用這種劑型,傳承千年未變,確保了古中藥“第一丸”的本色。

    四、執(zhí)行高于藥典標準

    代代大寧堂人,堅守傳承錢乙“地黃丸”(六味地黃丸)秘制工藝,制定高于國家藥典標準的傳承工藝和生產標準,永葆中華“第一丸”原味。

    六味地黃丸功能與主治:滋陰補腎。用于腎陰虧損,頭暈耳鳴,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

    三、傳承人譜系

    從隋唐時期(公元618年),大寧堂走向鼎盛開始,至今延綿存續(xù),匠筑傳承70代

    1、公元前497—1082年,不詳

    2、趙氏(—1082年),為第19代傳承人

    3、陳謐(字右玄1621年—),為第49代傳承人

    4、馬宇坤(1882年—1897年),為第61代傳承人

    5、清末民初,郭一元,為第62代傳承人

    6、陳善亭(1920-1937),為第63代傳承人

    7、傳郭步云(1935-1945),為第64代傳承人

    8、傳郭維華(1943-1960),為第65代傳承人

    9、(1960-1983),不詳

    10、張增壽(1983-1989),為第67代傳承人

    11、范永強(1985-至今),為第68代傳承人

    12、馬里貴(2006至今),為第69代傳承人

    13、張維華、馬志飛、馬越飛、馬瑞、馬婕(2012-至今)

        盧麗亞、劉正科、任春艷(2017-至今)

        馬偉麗、劉佩鋒、李海田、曹素萍、劉明英、裴小聯(lián)、楊貴鳳、焦海清、田永卿、陳平花(2020-至今)

        為第70代傳承人。

    14、70代傳承人具體工序崗位

    工序崗位

    人員

    管理組

    張維華、馬瑞、馬越飛、馬偉麗、馬婕、盧麗亞、劉正科、劉佩鋒、劉明英

    修制炮炙組

    馬志飛、任春艷

    粉碎混合組

    李海田、裴小聯(lián)

    包衣組

    楊貴鳳、 曹素萍

    推丸組

    焦海清

    和坨組

    田永卿

    吊蠟組

    陳平花

    四、非遺技藝發(fā)展與優(yōu)化

    (一)大寧堂制藥非遺技藝基本工序

    1、揀凈、去除雜質,選好料,洗切。

    2、炒藥(麩炒、土炒、酒炒、醋炒、炒焦、炒炭)、蒸藥、蜜炙藥、煅藥,煅后醋浸泡變酥。

    3、配料,嚴格掌握。

    4、粉碎拌勻。

    5、篩藥,粗細羅面。

    6、按處方比例兌細料(冰片、射香、牛黃、朱砂等另兌)。

    7、藥面和水、蜜分別和均勻,涼冷。

    8、切條和搓丸。

    9、包裝。

    10、封簽。

    11、打包入庫。

    (二)大寧堂制藥非遺技藝演變與優(yōu)化史

    1950年以前,粉碎用藥缽缽搗,切藥用刀刀用鋸鋸,修制用剪刀,炒藥用鐵鍋等古老原始技藝。

    1951-1957年,毛驢拉碾粉碎藥;手搖擺羅羅藥面;煉蜜炭火大鐵桶,和藥鐵鍋鐵鏟,推丸使用木質模具。木托托搓藥成條丸,打水丸用竹篩笸籮,吊蠟院里支鍋大笊籬撈,基本是原始手工操作。

    1958年,使用電碾和電羅,羚羊角用砂輪磨,代替人工。

    1961年,由原來的小粉碎機改為現(xiàn)在的25馬力的大機器、大氣包。丸藥包裝從1957年前由蠟皮改為現(xiàn)在的蠟紙盒。

    1969年,購回出條機、切條機和切丸機,完全采用了新技術。

    1978年,新建太原中藥廠,引進柴電式粉碎機、推丸機、散劑分裝機,設備總數136臺(套),生產機械化程度顯著提高。

    1990年,引進洗藥干燥設備、循環(huán)風干燥機、混合機、煉蜜機組、自動推丸機、水蜜丸制丸機、提取和濃縮設備、制粒機、壓片機、膠囊填充機以及口服液生產線;機械設備增加到240臺(套),機械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在華北處于領先地位。

    2002年,新建GMP生產車間,購進大量先進設備和檢測儀器。成為山西第一家引進軟膠囊生產線;第一家引進蠟丸沾蠟和扣殼生產線半自動化的制藥企業(yè);第一家購進數臺日本島津、美國waters等氣相液相進口儀器嚴格的廠家,新的生產基地建設,大大提高了生產質量,增加了效益。進一步實現(xiàn)了選材精,生產精,檢驗精,精益求精做好藥,詮釋了“堂訓”。

    2021年,生產基地二期工程,大寧堂智能制造被列為山西“十四五”規(guī)劃。馬里貴(掌門人)作為大寧堂第69代非遺傳承人,范永強(大寧堂總工)作為大寧堂第68代非遺傳承人,嚴守傳承守則,親力親為,與大寧堂第70代非遺傳承人馬志飛、張維華、馬越飛、馬婕、馬瑞、盧麗亞、劉正科等,在規(guī)劃與落實智能制造工藝中,力爭繼承不泥古、創(chuàng)新不離宗,守正的同時創(chuàng)新工藝,讓錢乙與傅山的秘制工藝在智能制造的浪潮中得到進一步的優(yōu)化,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更加提高產品質量與療效。

    五、守正創(chuàng)新,成果累累

    守正是本色,創(chuàng)新是未來。大寧堂在生產傳統(tǒng)經典名藥的同時,投巨資用于傅山經典名方的挖掘,研究與開發(fā)。先后成立了(市級)技術中心、傅山醫(yī)學研究院等學術研究機構。并與山西省中醫(yī)藥大學、山西藥科職業(yè)學院等科研院校展開合作,收獲頗豐,連續(xù)兩次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yè)和專精特新企業(yè)。創(chuàng)新藥“茯元膠囊”正式獲得國家準字號批文。太原市政府評為抗腫瘤藥科技進步獎并給予獎勵。

    茯元膠囊由莪術、土鱉蟲、延胡索、當歸、人參、白術、 茯苓、半枝蓮、蜈蚣、木香、人工牛黃、陳皮、清半夏、威靈仙、山楂15味藥組成。功能主治為行氣化瘀,解毒散結,健脾益氣。用于毒瘀互阻所致上消化道腫瘤脾胃氣虛者的輔助治療。既要保證服用方便,又要保證藥效,其工藝可想而知,它是古老與現(xiàn)代的結晶。上市后確切的療效獲得了患者的口碑,為公司創(chuàng)造了千萬級的可喜收益。創(chuàng)新藥的誕生為企業(yè)注入了新的活力。

    圖70:葫蘆蛾圖片

    葫蘆蛾是核心原料,傳承人在遵循傅山桃六點天蛾秘傳凈制工藝的基礎上進行優(yōu)化,減少了用工成本,提高了藥材質量,創(chuàng)新工藝申請了專利,選料遵循傅山用藥基源,川貝母采用DNA檢測技術確定藥材的地道性;橘紅采用科學手段精選廣東化橘紅。雞內金、僵蠶炮制引進先進數字化炒藥機,精準控制炒藥溫度,炒藥時間并反復驗證,使炒雞內金、麩炒僵蠶等不同炒制藥材,達到藥材理想效果。為了使這一古老劑型發(fā)揮更大的優(yōu)勢,公司不斷探索,引進超微破壁技術,采用了現(xiàn)代化低溫粉碎設備,使藥物充分破壁,更有利于人體快速吸收,大大增加了散劑的藥效。

    麝香牛黃丸,由于含有易揮發(fā)的麝香、薄荷腦、冰片,特殊原藥材朱砂、雄黃以及諸多植物草藥,其修、切、煮、水飛等炮制以及粉碎、混合、合坨、制丸、干燥等秘制工藝,在機械化和智能制造環(huán)境下守正與創(chuàng)新顯得尤為重要。每丸1.5g藥粉,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有效結合,使“清熱解毒”的功效達到“抗生素”的療效。

    古老與現(xiàn)代的結合,不僅讓小兒葫蘆散、麝香牛黃丸品質量大大提高,同時也讓和合二仙丸每丸的生川烏、生草烏的含量及均勻度均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固本延齡丸的十幾味潤、蒸、煮、炒炮制藥材,其功效達到了最大化。大寧堂的所有產品有了本質的提升,讓大寧堂贏走天下有了品質的后盾。

    在創(chuàng)新的路上,大寧堂穩(wěn)步前進。截止目前,大寧堂藥業(yè)有限公司立項藥品研發(fā)在途9個;已研發(fā)成功潤康、福根等保健食品7個;預包裝健康食品12個。

    2024年,麝香牛黃丸制作技藝、小兒葫蘆散制作技藝被列入山西省非遺保護實踐典型案例。

    六、知識產權保護

    字號和非遺工藝是代代大寧堂人的心血,是不滅的財富,寶貴的遺產,知識產權的保護十分重要。

    截止目前,大寧堂藥業(yè)有限公司獲準注冊包括大寧堂“傅山”“傅山小安宮”“大寧堂二仙丸”“傅山食府 FUSHAN RESTAURANT”“小兒葫蘆”“潤康”“福根”等46個商標。

    擁有包括全自動大蜜丸蘸蠟機、六軋輥中藥大蜜丸機、平板式泡罩包裝機、銅像(傅山)、安宮牛黃丸、固本延齡丸、和合二仙丸、小兒葫蘆散等35項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

    大寧堂還擁有《大寧堂 傅山 since前497(2024年前曾使用過1383)設計圖》等3項美術作品著作權,包括《中藥炮制實驗虛擬仿真軟件》《中藥制劑生產控制系統(tǒng)》《中藥企業(yè)制劑車間生產制造執(zhí)行系統(tǒng)》在內的6項軟件著作權。

    《大寧堂傅山中醫(yī)藥文化》、麝香牛黃丸、小兒葫蘆散、和合二仙丸、脾腎兩助丸、固本延齡丸、黨參養(yǎng)榮丸、豹骨酒,百花定喘丸,參苓健脾丸被小店區(q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麝香牛黃丸,小兒葫蘆散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2年,麝香牛黃丸、小兒葫蘆散、和合二仙丸被列為國家中藥保護品種。

    2010年傅山商標被山西省認定為著名商標。

    2019年大寧堂被評為“三晉老字號”。

    2024年2月1日,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市場監(jiān)管總局、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文物局5部門聯(lián)合下發(fā)通知,授予大寧堂藥業(yè)有限公司為“中華老字號”。

    第三章 企業(yè)文化

    大寧堂代代傳承人后堂精心匠筑,前店虔誠經營,造就了厚重的大寧堂傅山中醫(y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大寧堂堂訓

    “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祖訓和傅山堂訓,代代大寧堂人必須銘記在心,是傳承千年的燈塔。

    方劑所設務求其驗;

    藥料所采務求其真;

    后堂所修務求其精;

    丸散所成務求其用。

    釋義:“方劑所設務求其驗”。大寧堂秘制成藥,均來自于臨床驗證的名方,古代稱之為驗方,以及皇家秘方。在配伍組方時,堅持以科學嚴謹的態(tài)度,進行反復驗證,直至取得滿意臨床療效方可成方,作為成藥配伍秘制的準確依據。成方始終遵循傅山先生“處一得意之方,亦須一味味千鍾百煉”這一古訓。

    “藥料所采務求其真”。中醫(yī)者,成也中藥,毀也中藥,大寧堂人始終明白這個道理,一直堅守入藥必選地道藥材的底線。對“采非其地,采非其時”的藥材,大寧堂人寧可不出藥,也不予采購,始終堅持選材“不怕價高,但求貨好”的基本原則。

    “后堂所修務求其精”。后堂所修是指中藥的修制過程。在數十道制作工序當中,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為保證藥效及成藥的安全,大寧堂從不偷工減料,而是更加嚴格地遵循古法炮制,始終堅持“炮制雖煩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準則,以及“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的傳統(tǒng)祖訓,牢記人在做天在看。

    “丸散所成務求其用”。大寧堂所制丸散膏丹,是以治病救人為目的。對于效果不佳、不對癥的藥則明令嚴禁生產。每味成藥,必須準確標明其藥品名稱及所治之癥,方可上柜;前堂大夫以此為參照,嚴格對癥下藥,以達藥到病除之功用。

    二、核心價值觀

    仁心仁術 至誠至精

    智尚長久 信達天下

    淡泊名利 義薄云天

    剛正不阿 正直擔當

    自信自立 守正創(chuàng)新

    這是大寧堂的核心價值觀,更是每一個大寧堂人莊重的承諾,滲透在企業(yè)運作的每一個既定程序中。這些核心價值觀是大寧堂傳承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不斷引領著大寧堂藥業(yè)在風雨中前行。

    (一)仁心仁術 至誠至精

    “仁”是道德的極致。“誠”是極高的品德修養(yǎng)。大寧堂人不僅具有精湛的醫(yī)術和技藝,更須擁有高尚的品德。大寧堂做的 記是“藥”,絕對不能是“草”。

    (二)智尚長久 信達天下

    “智”是大寧堂的靈魂;“信”是大寧堂的根本。大寧堂人用智慧創(chuàng)造美好人生,用信譽走遍天下,行穩(wěn)致遠。

    (三)淡泊名利 義薄云天

    “名利”乃身外之物,毋為名所困,毋為利所惑,尊道行事,有所為有所不為。大愛無疆,造福人類。

    (四)剛正不阿 正直擔當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秉承堂訓,遵紀守法。不阿諛,不奉承。堂堂正正做人,明明白白做事。大寧堂人不惹事,不怕事,正義凌然。

    (五)自信自立 守正創(chuàng)新

    文化自信,商譽自信,產品自信,人品自信,這是大寧堂風雨千年不倒的底氣。守正傳承是命脈所在,創(chuàng)新發(fā)展是永恒旋律。“寄托聲名藥一丸,傳承守正永大寧”,品質贏天下(人品和藥品)。

    圖71:2023年獲高質量發(fā)展典范獎牌

     

    三、大寧堂員工誓詞

    我是大寧堂人,我要秉承“智尚長久、信達天下”的理念,遵循傅山“方劑所設務求其驗,藥料所采務求其真,后堂所修務求其精,丸散所成務求其用”的堂訓,傳承大寧堂優(yōu)秀傳統(tǒng),做好大寧堂的傳人,遵守各項規(guī)章制度,一切行為以國家及公司榮譽為準,團結奮進,努力工作,忠于職守,任勞任怨;為“閻浮病苦能除卻,不愧堂名是大寧”的美譽,為“寄托身名藥一丸”的贊詞,為“傳承守正永大寧”的寄語,為弘揚《大寧堂傅山中醫(yī)藥文化》非遺,踐行懸壺濟世,天下太平,萬物安寧之初心,盡自己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圖72:大寧堂傅山中醫(yī)藥文化非遺博物館

    四、大寧堂堂歌

    《風雨大寧堂》

    李京利 詞

    馬嘯 馬里貴曲

    這是一個傳奇的地方,醫(yī)圣傅山問診坐堂。這是一個堅韌的地方,幾經風雨歷久堅強。啊,寄托身名藥一丸,啊,治病救人美名揚。智尚長久,信達天下,大寧堂就是患者的希望。

    這是一個重生的地方,古往今來技藝弘揚。這是一個匠筑的地方,千錘百煉品牌至上。啊,精益求精做好藥,啊,山西美名傳四方。智尚長久,信達天下,大寧堂就是我們的榮光。我們的榮光。

    《天下大寧》

    姚修剛 詞

    馬嘯 曲

    問人生疾苦/診疑難頑雜/是誰捻碎須鬢/為國為家/風雨中飄散多少動人故事/中藥老字號續(xù)寫不老神話/消磨歲月/詩書醫(yī)畫/一生猜不透世事浮沉/花落誰家/蕭然物外/自得天機一方/納不盡濟世蒼生/陰陽八卦

    取汾河之水/采天地精華/精心炮制真情/用心表達/歲月中揮灑多少拼搏汗水/二千五百年傳承/邁出嶄新步伐/千錘百煉/精益求精/一丸在手/寄托身名/奪人間造化/智尚長久/信達天下一夢迎來/天下大寧/看巍巍中華

    五、字號標識

    圖73:大寧堂字號標識

    傅山頭像+傅山+大寧堂+ since前497(或918、1383)+英文“Da Ning Tang”商標組合,意為大寧堂始創(chuàng)于公元前497,傅山坐堂成名,生產秘方國藥,造福人類。

    六、大寧堂修志記 

     

    2018年,最高人民檢查、最高人民法院確認:大寧堂字號歸太原大寧堂藥業(yè)所有,千年老號獲得新生。2018年4月18日,重生老號成立《大寧堂志編撰委員會》《傅山醫(yī)書傳承》叢書編委會。

    主  編:馬里貴

    副主編:馬越飛 張維華  盧麗亞   范永強 韓連全 馬瑞 王浩馬婕

    成員:【按姓氏拼音為序】

      白旭紅   范云日  范曉雯  韓之良  韓冬青  林型森  馬瑞玲   馬偉麗  牛嬌靜  史泰來  衛(wèi)  斌  吳俊杰  王瑞清  王笑笑  席建忠  燕亞偉  楊麗蓉  岳子珍  高亨利  閆珊珊   張榮榮  張旭芳  張國慧  趙文華

    2018年5月13日,大寧堂決定在太原古縣城建設《大寧堂傅山中醫(yī)藥文化》非遺博物館;

    2018年,堂志編撰委員會出版了《傅青主男科》《傅青主女科》《傅青主小兒科》大寧堂館藏傅山醫(yī)學巨著仿古點校本;

    2019年,大寧堂隨商務廳到訪澳門進行對外招商引資,發(fā)現(xiàn)一居民樓有大寧堂字樣;

    2022年,博物館策劃組發(fā)現(xiàn)澳門芬記燒臘館介紹有一副“大寧堂各省上品藥材”牌匾照片,引起了堂志編纂委員會的高度重視;

    2023年,大寧堂掌門人馬里貴從央視22年播出《尋味澳門》鏡頭中隱約發(fā)現(xiàn)澳門大寧堂的蹤跡后,立即著手大寧堂傳承脈絡深度研究;

    2024年6月28日,馬里貴在率團赴廣東、香港、澳門,尋找大寧堂分號的蹤跡,收獲滿滿。不僅找見了數百年前大寧堂的牌匾,更找見了在澳門澳門十月初五日街146號的大寧堂中藥局舊址。時下列為澳門不動產文物建筑序列,登記為“具有建筑藝術價值的樓宇”,序號為AM023 。澳門文化局接待了大寧堂考察團,澳門物業(yè)登記出示了物業(yè)登記書面報告??疾爝^程中,意外發(fā)現(xiàn)了不少大寧堂的秘方配本等歷史書籍遺物,并收集了大量關于大寧堂分號的真實故事和傳聞。

    至此,大寧堂啟動了為期5年的修志大行動。經過史學專家、中醫(yī)專家、考古學者等多次論證。2024年7月,正式確認大寧堂的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497,擁有2500年創(chuàng)建史,900年字號史,800年醫(yī)著史,600年聞名史,70年國藥史,70代傳承史,5科中醫(yī)奠基史。大寧堂是華夏民族最早的藥鋪,我國首部小兒藥專著起源地,也是迄今為止開辨證論治之先河、歷史最久遠、皇帝賜名、宗師坐堂、獨家生產醫(yī)圣秘方的國寶級非遺殿堂。

    七、企業(yè)榮譽

     

    618年(隋唐時期)走向鼎盛。太原為唐朝三大陪都之一,成為京都大寧御藥坊(大寧堂前身),由尚食局奉御直管;

    660年,時為“天后”的武則天回太原省親,下榻晉陽宮。服“還少丹”(固本延齡丸前身),次日,立顯奇效。遂令奉御將其列為隨身御藥。

    979年(太平興國四年),大寧御藥坊遷址太原府東門正街(現(xiàn)鐘樓街),繼續(xù)秘制“還少丹”“護身丸”皇家秘藥;

    1082年,神宗皇帝賜大寧堂名號,太醫(yī)丞錢乙奉旨書匾大寧堂牌匾,并秘授《小兒藥證直決》及“地黃丸”等秘制工藝;

    1383年,晉王朱棡(明太祖朱元璋三兒子)受旨為陳乾忠與馬禹臣兩位御醫(yī)擴建了大寧堂“良醫(yī)所”,正式封為明朝皇家藥鋪;

    1409年,明廷重臣姚廣孝為大寧堂題“天下大寧”匾。此匾見證了大寧堂明朝的輝煌,后毀于康熙二年一場大火;

    1545年(嘉靖24年),明世宗皇帝朱厚熜嘉封大寧堂,享受院判待遇(六品);

    1639年,傅山坐堂大寧堂,定堂訓、精編四根豎聯(lián);

    1663年,傅山手書七言律詩贈予大寧堂;

    1913年,閻錫山手書“美意延年”牌匾贈于大寧堂;

    1950年,太原市政府批準成立為大寧堂國藥店;

    1962年,山西省衛(wèi)生廳批準生產豹骨酒;

    1965年,山西省衛(wèi)生廳批準生產參苓健脾丸、百花定喘丸;

    1974年,山西省衛(wèi)生廳批準生產豹骨活絡丸;

    1983年,成功注冊傅山字樣及圖案;同年,“和合二仙丸”被評為山西優(yōu)質產品;

    1983年,山西省衛(wèi)生廳批準生產化癥回生片(丹);

    1985年,山西省衛(wèi)生廳批準生產局方至寶丸;

    1987年,太原中藥廠一車間細料粉碎QC小組,獲國家醫(yī)藥管理局全國醫(yī)藥行業(yè)優(yōu)秀質量管理小組榮譽稱號;

    1988年,太原中藥廠二車間吊蠟QC小組,獲山西省質量管理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1988年,“麝香牛黃丸”被評為山西省優(yōu)質產品;

    1989年,“牛黃清心丸”被評為山西省優(yōu)質產品;

    1994年,大寧堂被國內貿易部評為“中華老字號”;同年“小兒葫蘆散”在中國藥學會、中國兒童發(fā)展中心聯(lián)合舉辦“全國兒童用藥推薦活動”中,被列為全國兒童用藥推薦產品;

    2002年,“小兒葫蘆散”“和合丸”“麝香牛黃丸”被列為國家中藥保護品種;

    2005年,大寧堂新建廠房通過國家GMP認證;

    2006年,創(chuàng)新藥“茯元膠囊”被評為抗腫瘤藥科技項目獎;

    2010年,大寧堂被山西省工商局認定為“山西省守合同重信用企業(yè)”;同年“傅山”商標被評為“山西省著名商標”;

    2011年,大寧堂被山西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評定為達到山西省質量信譽AAA級標準;同年小兒葫蘆散、麝香牛黃丸被認定為“山西省名牌產品”;

    2013年,大寧堂再次被認定為“山西省質量信譽AAA級企業(yè)”;

    2014年,大寧堂被認定為“山西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yè)”;同年,大寧堂被授予“太原市優(yōu)秀民營企業(yè)”稱號;

     

    圖74:大寧堂獲優(yōu)秀民營企業(yè)榮譽牌匾

     

    2017年,固本延齡丸、小兒葫蘆散被認定為“山西省名牌產品”;麝香牛黃丸、小兒葫蘆散被認定為“山西名藥(傳統(tǒng)中成藥)”;同年,大寧堂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yè)”;

    2018年,大寧堂被認定為“科技型中小企業(yè)”;

    2018年,大寧堂榮獲“山西省四新中小企業(yè)”;

    2018年,小兒葫蘆散和麝香牛黃丸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9年,大寧堂被評為“三晉老字號”;

    2019年,固本延齡丸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2020年,和合二仙丸、脾腎兩助丸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2020年,麝香牛黃丸被山西省衛(wèi)健委確定為新冠治療推薦用藥;

    2020年,大寧堂榮獲中國紅十字總會頒發(fā)的“特殊貢獻獎”;

    202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蔡達峰,中國工程院院士、人民英雄、國醫(yī)大師張伯禮等18人到公司調研考察;

    2021年,“豹骨酒”“黨參養(yǎng)榮丸”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2022年,大寧堂掌門人馬里貴董事長獲得“中華老字號特別貢獻獎”;

    2022年,和合二仙丸、麝香牛黃丸、小兒葫蘆散、固本延齡丸、黨參養(yǎng)榮丸、脾腎兩助丸七個產品獲得第十九屆“中華老字號精品博覽會金獎”;

    2022年,“百花定喘丸”“參苓健脾丸”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2022年,麝香牛黃丸被山西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確定為新冠治療專用藥;

    2023年,國務院參事室黨組成員、副主任王衛(wèi)民蒞臨調研考察;

    2023年,全國臺灣同胞聯(lián)誼會副會長鄭平蒞臨大寧堂考察調研;

    2023年,馬里貴董事長隨山西省海聯(lián)會代表團訪問白俄羅斯;

    2023年,大寧堂被評為山西省“高質量發(fā)展典范企業(yè)”;

    2024年,大寧堂再次被認定為“中華老字號”;

    2024年,麝香牛黃丸制作技藝、小兒葫蘆散制作技藝被列入山西省非遺保護實踐典型案例。

    2024年,大寧堂68代傳承人“范永強老藥工工作室”成功入選全國者藥工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名單;

    2025年,固本延齡丸被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大寧堂被確認為固本延齡丸秘方和制作技藝保護單位。

    注:

    莊子:(約公元前369年—約公元前286年),名周,戰(zhàn)國人。 戰(zhàn)國中期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道家學派代表人物,與老子并稱“老莊”。

    圖75:莊子肖像

    王先謙:(1842年—1917年)。清末民初教育家、史學家、經學家、訓詁學家、實業(yè)家。湖南長沙人。《莊子集解》是其集大成者。王先謙一生著力于莊子研究,他在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時,提出了自己的許多見解,很有價值。

    揚雄:(前53年-18年),四川成都人,西漢儒學大師。西漢著名經學家、辭賦家、思想家、哲學家、語言文字學家、史學家。中國無神論思想家的先導,魏晉“玄學”的淵源,中國方言學研究的鼻祖。曾伴隨漢成帝參加了規(guī)模浩大的郊祀、游獵活動,留下了“四賦”:《甘泉賦》《河東賦》《羽獵賦》《長楊賦》。

    王延壽:(約140—約165年),湖北襄陽宜城人,東漢辭賦家。文學家、楚辭學家王逸之子。曾周游魯國,作《魯靈光殿賦》,敘述漢代建筑及壁畫等。

    沈約(公元441年~公元513年),字休文,浙江省德清縣人。是南朝梁開國功臣,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沈約所撰《宋書·樂志》,是研究魏晉至南朝齊、梁時中國音樂發(fā)展的重要著作,始修于齊永明五年至六年(公元487—488)。

    趙鞅:晉大夫趙鞅(?-前476年),春秋時期晉國趙氏的領袖(六卿之一),原名趙鞅,又名志父,亦稱趙孟?!囤w氏孤兒》中的孤兒趙武之孫。晉昭公時,公族弱,大夫勢力強,趙簡子為大夫,專國事,致力于改革,為后世魏文侯李悝變法、秦孝公商鞅變法和趙武靈王改革首開先河

    董安于:董安于(?——前496),又稱董閼于,生年不詳,春秋末晉國人,是晉卿趙鞅之心腹家臣,古晉陽城的始創(chuàng)者。趙鞅信任和青睞安于,安于也殫心竭慮為趙氏盡忠。六卿中趙氏勢寡力單,六卿角逐,趙氏無屯兵固守的根據地。遂居安思危,董安于深謀遠慮,選擇遠離其它五卿勢力集中的太原盆地北緣,在背依龍山,面臨汾河,南憑晉水,北系盂邑,控帶山河,千疇沃野的汾河西畔,為趙鞅肇建了軍事地理位置非常優(yōu)越的晉陽城。

    武則天:全名武曌[zhào](624年-705年),山西省文水縣人。別名武則天、武媚、武后。唐朝至武周時期政治家,武周開國君主,我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tǒng)女皇帝(690年-705年),謚號則天大圣皇帝、則天大圣皇后,尊號天冊金輪圣神皇帝, 陵墓乾陵。

    主要功績:

    1.開創(chuàng)武舉制度,培養(yǎng)軍事人才, 沿用至清末;

    2.創(chuàng)立殿試制度,完善了科舉,沿用至清末;

    3.推行自舉制度,給予所有平民當官的機會;

    4.首創(chuàng)試官制度,賦予大量平民實質權力;

    5.發(fā)明糊名法,促成公平考試,沿用至今;

    6.發(fā)明大寫數字 (壹貳叁等) ,沿用至今;

    7.開創(chuàng)匭檢制度,為現(xiàn)代信訪制度提供借鑒。

    圖76:武則天肖像

    宋神宗皇帝:宋神宗趙頊(1048年—1085年),初名趙仲針,北宋第六位皇帝(1067—1085),謚號神宗紹天法古運德建功英文烈武欽仁圣孝皇帝,廟號神宗,安葬于永裕陵。

    趙頊在位十八年,始終堅持改革朝政。支持王安石變法,又稱熙豐變法。其勇于革新的進取精神,突出地表現(xiàn)在官制改革方面,歷史上叫作“元豐改制”,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也具有歷史的局限性。趙頊有統(tǒng)一遼國和西夏的雄心,盡管對軍隊也做了一定的改革,終因戰(zhàn)斗力差,軍制不健全,而未能如愿以償。趙頊還擅文史,支持司馬光等人編成歷史巨著《資治通鑒》。

     

    圖77:宋神宗皇帝肖像

    馬皇后:孝慈高皇后馬氏(1332年-1382年),女,漢族,徽省宿州市人。滁陽王郭子興的養(yǎng)女,明太祖朱元璋的結發(fā)妻子。至正十二年(1352年),馬氏嫁于時為紅巾軍將領的朱元璋為妻。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于應天府(今南京市)稱帝,國號大明,建元洪武,立馬氏為皇后。洪武十五年(1382年)八月,馬皇后病逝,享年51歲,葬于明孝陵,謚號孝慈皇后。

    大腳女子,賢妻良母。馬秀英自幼聰明,能詩會畫,有才華。她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個性特點,這就是當時的女子都纏足,而她堅決不纏,故成為“大腳娘子”,人稱“馬大腳”。她隨朱元璋南征北戰(zhàn),憂勤相濟,不離不棄。朱元璋的帝王事業(yè)中,都有馬氏的一份功績。

    內外皆顧,女中豪杰。馬皇后以“為妻之道”佐助朱元璋,以皇后之尊留心政事、關心人民、禮待臣下,與朱元璋同心同德,為鞏固大明王朝而竭盡忠心。

    勤儉賢慈,名垂青史。馬皇后雖身居深宮,也從未改變勤儉本色。她常常勸勉丈夫:身處富貴,莫忘布衣。她常常告誡子孫,生長富貴,當知耕田種地的艱難。她自己則躬行節(jié)儉,言傳身教,堪稱一位德行高尚的賢妻良母。

     

    圖78:朱元璋妻子馬皇后和朱元璋肖像

    朱棡(1358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第三子,母為馬皇后。明朝第一任晉王,九大塞王之一。1370年4月封晉王,1378年就藩太原。1398年3月30日,晉王朱棡薨,年41歲,明太祖震悼,哀慟不已,上謚“恭”,是為晉恭王。葬于太原城東南10公里的黑駝山之上。

    明成祖朱棣:明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年號“永樂”,呈現(xiàn)永樂盛世。

    明成祖一即位,招流民復業(yè),盡力田畝。“未復業(yè)者,悉心招撫。新墾田地,停征其稅”。江南和山西戰(zhàn)爭較少波及地方,人多地少。明成祖也像朱元璋一樣,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大規(guī)模移民,興農穩(wěn)基。

    完善文官制度,逐漸內閣制度的雛形。實行科舉制,修撰《永樂大典》;同時營建北京,五征漠北、南征安南,多次派鄭和下西洋對外交流,疏浚大運河。過:誅滅十族,朱棣即位后,請方孝孺為他起草登基公告,為思想正統(tǒng)、極端忠于前皇的方孝孺所拒絕。祝枝山所著的《 野記》記載,方孝孺十族八百多人被殺。

    圖79:明成祖朱棣肖像

    姚廣孝:(1335年-1418年),幼名天禧,字斯道,法名道衍, 號逃虛老人,又稱獨庵老人、懶閣翁。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元末明初政治家、高僧、文學家。主持《永樂大典》的修纂。

    明嘉靖仁宗朱厚驄皇帝: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1567),漢族,明憲宗朱見深之孫,明孝宗朱佑樘之侄,興獻王朱佑杬之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1566年),年號嘉靖,后世稱嘉靖帝。

    明朝可謂是多災多難,災、瘟疫,可謂是一波又一波。僅嘉靖中期以后,北京就發(fā)生了6次瘟疫。嘉靖21年(1542)夏季爆發(fā)大疫,朱厚熜親自下令:“令太醫(yī)院差遣醫(yī)官,順天府籌措藥物,設法展開施濟”。天如朱厚熜本人還親自檢閱方書,制成《濟疫小飲子方》,以“頒下所司,遵用濟民”。
     

    圖80:明嘉靖仁宗朱厚熜皇帝肖像

    閻錫山:閻錫山(1883年-1960年),字百川、伯川,號龍池,漢族,山西五臺縣河邊村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畢業(yè)生,清朝陸軍步兵科舉人、協(xié)軍校,中國同盟會會員,組織與領導了太原辛亥起義。民國時期,閻錫山歷任山西省都督、督軍、省長、北方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太原綏靖公署主任、第二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山西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兼國防部長。奉行“中庸哲學”的閻錫山,從辛亥革命開始統(tǒng)治山西達38年之久。閻錫山解放前夕去臺灣,1960年5月23日病逝臺北,終年77歲。

    圖81:閻錫山肖像

    蔡達峰:男,漢族,1960年6月生,浙江寧波人。民進成員,1985年7月參加工作,同濟大學建筑系建筑歷史與理論專業(yè)畢業(yè),研究生學歷,工學博士學位,教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進中央主席。

    王衛(wèi)民:男,漢族,1965年5月出生,寧夏固原人。198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0年3月參加工作,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社會學專業(yè)畢業(yè),研究生學歷,法學碩士。國務院參事室副主任、黨組成員。

    鄭平:男,漢族,1965年12月生,臺灣臺中人,1987年7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全國臺聯(lián)黨組成員、副會長;中國水力發(fā)電工程學會施工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國務院安委會能源專家;全國政協(xié)委員、提案委員會委員,北京市臺聯(lián)副會長。

    張伯禮:男,1948年2月26日出生于天津,籍貫河北寧晉。中醫(yī)內科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醫(yī)藥衛(wèi)生學部主任,人民英雄,國醫(yī)大師,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學部委員(首批) ;現(xiàn)任天津中醫(yī)藥大學名譽校長,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名譽院長,“重大新藥創(chuàng)制”科技重大專項技術副總師,國家重點學科中醫(yī)內科學科帶頭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醫(yī)傳統(tǒng)制劑方法代表性傳承人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yī)學院客座教授。
     

    国产精品原创永久在线观看,深夜福利在线观看网址,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激情在线,日韩高清无码三级